風力發電,即利用自然界的風力資源,通過特定設備將其轉化為電能。在這一過程中,風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夠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隨后發電機再將這份機械能進一步轉化為電能。風電設備涵蓋了所有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一套典型的風電設備通常由多個部件構成,如風輪葉片、齒輪箱、電機、軸承、塔架、機艙罩以及控制系統等。在這些部件中,塔架、風輪葉片和齒輪箱等由于技術難度和制造成本較高,因此占據了設備成本的主要部分。
近年來,為了推動風電設備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國以及相關部門已經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2023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在內蒙古地區開展綠色電力交易,促進電力市場的綠色發展。此外,政策還強調要加快新能源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特別是在關鍵材料、裝備及零部件等領域。通過壯大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我國正致力于實現風電設備行業的跨越式發展,進而為“碳中和”目標的早日實現貢獻力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風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風電設備行業的產業鏈分析
風電設備的產業鏈由三大核心部分組成:上游原材料、零部件與整機制造環節,中游風電場的建設與運營環節,以及下游風力發電與運維環節。在上游,風電機組的制造離不開眾多原材料的支持,如鋼、鋁、銅等基礎材料,以及玻璃纖維、碳纖維、環氧樹脂等特種材料。此外,永磁材料和混凝土也是風電設備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零部件方面,齒輪箱、葉片、軸承等核心部件的技術含量較高,市場專業化程度深,技術壁壘顯著。整機制造商通常采取定制化采購策略,以滿足不同風電場的需求。
中游的風電場建設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施工建設公司負責具體的建設工作。而下游環節則涵蓋了風力發電、風電上網以及運維等多個方面。風能作為一種永不枯竭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節能減排、“雙控”、“雙碳”等政策的持續推進,我國的能源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風電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風電整機的關鍵零部件,風電齒輪箱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權威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風電齒輪箱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了約171.14億元,盡管同比略有下降,但整體趨勢仍然向好。
2023年,我國加速推進大型風電項目的建設進程。據權威數據顯示,至2023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高達441.34GW,同比增長率達到了20.8%;新增裝機容量更是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同比增長101.7%,達到了75.9GW。
從裝機容量的結構來看,我國風電以路上風電為主導,2022年的累計裝機容量占比高達91.65%,而海上風電雖占比較小,僅為8.35%,但其發展潛力和優勢不容忽視。海上風電不僅發電效率高,而且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特別適宜進行大規模開發。此外,海上風機的水路運輸便捷,靠近沿海電力負荷中心,為風電的輸送和利用提供了極大便利。
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對于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到30.51GW,同比增長20.4%;雖然新增裝機容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整體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在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方面,我國表現出色。與整體風電市場裝機容量多為4MW以下的情況相比,海上風電市場的單機裝機容量普遍較高。尤其是部分風場已經開始向10MW以上的大容量機組發展。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主要集中在4.0-6.9MW之間,占比合計高達74.9%,其中6.0-6.9MW容量的機組占比最高,達到了28.5%。這表明我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大型化趨勢明顯,為海上風電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風電設備行業的競爭格局分析
目前,我國風電設備行業的競爭格局日益激烈,眾多生產廠家在市場中嶄露頭角,生產能力和研發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本土企業逐漸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行業產能分布卻呈現出高度集中的特點。
華銳、金風和東方電氣這三家知名制造商,憑借出色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占有率,穩穩占據第一梯隊的位置,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東方電氣更是憑借龐大的規模和市場份額,在行業中遙遙領先,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兩級分化趨勢愈發明顯。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風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