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召開的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推進會暨技術管理體系大會,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不僅體現了國家對農業生物育種領域的高度重視,也展示了我國推動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突破性成果研發應用的決心。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而科技則是農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在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推進農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農業生物育種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我們可以培育出更多優質、高產、抗逆的農作物品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在推進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產業導向,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才能推動農業生物育種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同時,我們還要壓實牽頭單位主體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能夠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此外,破解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加強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農業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實現科技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在推進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強化管理指導和跟蹤問效。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能夠按照既定的目標和計劃有序推進。同時,我們還要加強科研誠信監督,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只有保持科研誠信、維護良好的創新環境,才能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和創造力,推動農業生物育種技術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總之,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的推進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務體系,推動農業生物育種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物育種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
生物育種是利用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這包括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組織培養育種)、基因工程育種(轉基因育種)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體現著當代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應用,是當今最前沿的科技門類之一。
生物育種的目的在于培育出性能優良的生物品種,以推動農業、林業、畜牧業等產業的發展。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可以實現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的高效、精準、定向改良,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食物需求。
在我國,生物育種被視為長期以來的重大科技戰略。自上世紀80和90年代起,我國就已開始對功能基因克隆、轉基因操作及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技術等進行布局和深入研究。在隨后的各個時期,生物育種都被列為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重點支持對象。特別是在“十四五”規劃中,“生物育種”被列為需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八大前沿領域之一。
生物育種行業發展現狀與發展前景如下:
一、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與增長趨勢: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們對健康、營養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生物育種市場經歷了快速增長。根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預計生物育種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5%以上,總規模已超過1000億美元。主要國家和地區如美國、中國、印度和巴西都在生物育種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技術創新與應用:生物育種領域的技術創新是推動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基因組學、基因編輯等技術的突破,生物育種技術不斷進步,新品種的研發速度大大加快,品種的產出效率和質量也有了顯著提高。中國通過建立大型種質資源庫,發掘和利用種質資源,已在雜交水稻等農作物育種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企業實力與產業化進程:在生物育種技術的推動下,中國農作物新品種不斷涌現,品質、產量和抗性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育種企業迅速崛起,成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的重要力量。政府也加大了對生物育種產業的扶持力度,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發展前景
市場規模擴大:隨著生物育種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市場對生物育種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生物育種市場規模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技術創新引領:未來,生物育種領域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主導,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基因編輯、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現代生物技術的運用,將進一步提高育種效率和精準度。
品種創新加速:隨著生物育種技術的深入應用,農作物新品種的培育將更加快速和高效。這些新品種將具有更高的產量、更好的品質和更強的抗性,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產業化進程深化: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生物育種產業將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育種企業將崛起,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生物育種行業在技術創新、市場規模、品種創新和企業實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然而,也需要注意到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如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等。因此,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需要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2021年,中國農作物種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280億元人民幣。其中,三大主糧種子市場(包括雜交玉米種子和雜交水稻種子)規模達到710億元,占總市場的約60%。中國用世界約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約22%的人口。
然而,近年來中國糧食對外依存度逐漸增加,2022年中國進口糧食占糧食總產量的21.4%。生物育種技術的升級和品種的換代是推動種業成長的核心驅動力。例如,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種業的育種技術經歷了多次重大飛躍,這些技術進步不僅提高了種子價格,也推動了行業的整體增長。
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也為生物育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許多國家都高度重視生物育種技術的發展,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生物育種產業的創新和發展。這有助于提升生物育種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生物育種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