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動態
(1)北京市
近年來實施的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為北京的綠化面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其中也離不開標準化建設的助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城市園林綠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重點圍繞受損生態系統修復和城市森林健康經營,產業提升和轉型升級,保障生態環境安全,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領域,制定了《裸露坡面植被恢復技術規范》、《公園設計規范》國家標準2項;《觀光果園總體設計規范》、《古樹名木復壯技術規程》等林業和草原行業標準28項;編制并發布實施《城市樹木健康診斷》、《森林資源損失鑒定標準》、《節水型苗圃建設規范》、《林木與觀賞植物品種審定技術規范》等現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標準198項。可以說,園林綠化標準化為規范、提升園林綠化行業發展水平,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促進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有了“規范動作”
北京市有各類古樹名木四萬余株,是寶貴的自然資源,也是珍貴的人文遺產,保護古樹名木歷來是各級園林綠化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活文物,給各級養護單位明確規范流程,市園林綠化局先后制定《古樹名木保護復壯技術規程》、《古樹名木日常養護管理規范》及《古樹名木雷電防護技術規范》等系列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標準,規定了一年四季古樹名木日常養護管理中的技術措施和管理要求。
市園林綠化局通過開設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培訓班、現場專家示范操作、印制發放宣傳折頁和口袋書等,不斷加強標準的宣傳、解讀和技術指導,旨在提高全市古樹名木行業人員的技能水平。這些標準的實施,對更好地保護北京的古樹名木資源,展示古都風貌和北京特有的生態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為產業轉型升級“定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通過標準化建設和管理,可以保證林業產品的質量,促進綠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效發展。比如在《林木及觀賞植物品種審定技術規范》中,把綠色、專用特用指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詳細規定了北京地區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以及觀賞植物等樹種品種審定技術指標和要求。這極大提高了審定工作效率,對引領品種選育方向,加快植物品種的選育和更新換代,提升商品苗木質量和果樹畝均產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過加大繁殖和推廣,金葉復葉槭、‘紫霞’黃櫨、紫葉稠李、秋紫白蠟等優良品種已在北京雁棲湖國家會議中心、城市副中心等重點綠化工程中推廣應用,美化了市民生活環境。蟠桃‘瑞潘22號’、葡萄‘京艷’,櫻桃砧木‘蘭丁1號’等品種在平谷、通州、順義等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已成為一些鄉鎮的支柱產業,帶動了全市28萬農戶就業增收。
為提高茶菊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北京市制定出臺了《茶菊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詳細規定了茶菊從培育到采收全過程的技術要求。通過技術推廣應用,茶菊畝產量提高10%,畝產值增加350-1000元,生產過程幾乎不使用農藥,產品品質均達到綠色標準。作為北京市茶菊核心示范區的延慶年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在安徽、河南等16個省市也開展了北京茶菊推廣,年推廣面積12萬畝,帶動2.4萬農民就業,打造了北京“四季花海”、“酈邑貢菊”等多個高端茶菊品牌。
截至目前,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已經高標準完成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森林多功能經營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牡丹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北京)》、《國家圃林一體化綠色生產標準化示范區》等41項。通過標準的組合集成和示范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輻射帶動了周邊區域乃至全國林木種苗、花卉、果品產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同時,積極引導園林綠化行業企業參與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形成一批生產管理標準化、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林業企業。北京市大東流苗圃、北京市溫泉苗圃、北京市黃垡苗圃、北京京彩燕園園林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業先后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為國家標準化示范企業,有效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行業企業樹立了標桿和典型。
(2)深圳市
40年前,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潮起南粵大地,建立了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40年間,作為改革開放的精彩起筆,這座城市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質量”!深圳1980年建特區,1982年即開始實質著手風景園林規劃建設。從鄧小平同志在仙湖植物園發出“這里的環境真優美”的感慨,到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特區30周年紀念園欣慰的暢游;從廣東啟動珠三角綠道網規劃建設,到深圳“迎大運,行綠道”的萬人步行、騎行綠道活動;從深圳獲批“國家森林城市”,到努力打造“世界著名花城”……深圳風景園林40年的發展歷程,是與深圳“奇跡崛起”同軌同步前進的過程,也是中國現代風景園林改革開放發展的實踐過程。
深圳在大規模開展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決策者高度重視風景園林事業,從建立特區之始就制定了高起點的規劃,指引城市的健康發展。經過多年科學的規劃和發展,深圳在依山傍海的自然環境中,緊跟城市高速發展步伐,逐步構建起獨具深圳特色的森林郊野公園——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的“三級公園體系”。深圳是全國公園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國最早提出公園城市理念的地區,曾獲得全國唯一的一個生態園林城市示范市稱號。截至2019年9月,深圳已經建成各類公園1090個(不含深汕特別合作區),公園綠地500m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87%,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面積達600k㎡以上,形成“千園之城”。
城市公園
深圳風景園林傳承和發展了中國風景園林體系,率先規劃設計現代城市公園,城市綠地系統格局形成。深圳特區的第一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隊伍是北京林業大學(原北京林學院)設計組,于1982年到深圳,1994年成立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規劃建筑設計院深圳分院,2001年深圳分院經過改制和屬地化管理正式更名為“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并獲得第一個本土風景園林甲級資質。1985年深圳第一家園林設計院(深圳市園林裝飾設計公司,現為深圳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深圳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公司約120家。目前深圳風景園林專項設計甲級資質單位有25家。
早期來深的設計隊伍先后規劃了七大公園:仙湖植物園、荔枝公園、東湖公園、兒童公園、人民公園、蓮花山公園、中山公園,設計了三大公園:仙湖風景植物園、東湖公園和荔枝公園,同時還承擔了原市委西側老年活動中心小荔枝公園(紅云圃)、南山山頂公園、錦繡中華等項目的總體設計,對深圳城市公共綠地體系的確立和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仙湖植物園綜合了中國三大園林體系及風格,巧妙運用了北方園林建筑的形式,選擇了江南園林的尺度,“仙湖”“藥洲”等立意構思的核心則源自于嶺南園林,正如孟兆禎院士所說,“仙湖植物園是一座具有中國園林傳統的民族特色、華南地方風格和適應社會主義現代生活內容需要的風景植物園”;荔枝公園則是嶺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相結合的園林建筑風格;而東湖公園則是江南園林的建筑風格與嶺南庭園相結合。
深圳市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以及筆架山公園是深圳的中央綠地,統稱為深圳的“綠心”。作為城市中央區的集中綠地,這幾個公園不僅成為深圳的名片,更是對深圳城市生態有深遠的影響。其中從深圳市中心公園往南連接的福田河、深圳河,以及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從福田河向南的深圳河畔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田生態公園、深圳灣公園,加上新建的香蜜公園、人才公園,形成了鏈化的公園系統,城市景觀和物種多樣性得到空前提升。
更多城市園林綠化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城市園林綠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