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生產、出口、效益和投資等方面都呈現出積極的增長態勢,而區域營收則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在生產方面,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4.6%,顯示出該行業強大的增長動力。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為2.34億臺,同比增長26.4%,其中智能手機產量更是達到了1.72億臺,同比增長31.3%。這表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提升,智能手機市場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
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為4381萬臺,而集成電路產量則高達704.2億塊,同比增長16.5%,這反映出我國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的持續進步和強大實力。
在出口方面,雖然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了4.8%,但這一降幅相比同期工業已經有所收窄,且較2023年有了1.5個百分點的提升。這表明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出口環境正在逐步改善,盡管仍面臨一些挑戰,但整體趨勢向好。
在效益和投資方面,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實現了增長。其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更是達到了2.1倍,顯示出該行業的盈利能力正在穩步提升。同時,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4.8%,這有助于推動行業的持續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區域營收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東部地區實現了較高的營業收入增長,而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營收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可能與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發展水平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有關,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綜上所述,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2024年1~2月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然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市場競爭壓力,該行業仍需持續加強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工作,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電子信息制造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研究報告》分析:
2023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東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02827億元,同比下降1.2%;中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25331億元,同比下降1.5%;西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21903億元,同比下降3.3%;東北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007億元,同比增加9%。四個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占全國比重分別為68.1%、16.8%、14.5%和0.7%。
2023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京津冀地區實現營業收入7497億元、同比下降2.8%,營收占全國比重5%;長三角地區實現營業收入42600億元、同比下降1.8%,營收占全國比重28.2%。
電子信息制造行業發展分析
當前,電子信息制造業仍面臨需求不振、預期轉弱、增勢放緩等挑戰,保持行業穩定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財政部編制了《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系統謀劃兩年期穩增長舉措,下一步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努力擴大有效需求。依托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促進傳統領域消費升級,培育壯大先進計算、虛擬現實等新增長點。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優化電子整機出口產品結構,推動光伏、鋰電等國際產能和應用合作進程。
二是提升行業供給水平。堅持創新引領,加快信息技術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迭代應用,加強前瞻性產業布局。加快關鍵材料設備、工藝薄弱環節突破,優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布局,保障高質量產品供給。
三是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中下游融通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重點推進集群培育提升工作。通過舉辦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推動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
四是優化產業政策環境。持續做好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工作,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電子信息制造業投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企業水平。鼓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試點計劃,營造促進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
報告對國際、國內電子信息制造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電子信息制造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電子信息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
想要了解更多電子信息制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子信息制造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