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模型時代,數據中心將成為稀缺資源。根據數據,截至2024年3月,全球運營中數據中心容量共33.6GW,目前已規劃新增容量約44.6GW。然而,碳中和約束導致的能源供給以及核心城市周邊土地供給不足等因素,使得部分地區數據中心供應將出現短缺。作為數據中心的核心載體,服務器將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
中國服務器行業產業鏈主要由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環節構成。
上游環節:主要包括電子元件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軟件提供商。其中,電子元件供應商主要負責提供服務器所需的各類電子元器件,如CPU、內存、硬盤等;零部件供應商則提供服務器機箱、電源、散熱系統等部件;軟件提供商則提供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軟件產品。
在上游環節中,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具有較高的市場集中度,且主要由國際知名企業控制,如Intel、AMD、Samsung等。這些企業在技術、品質、規模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對服務器行業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中游環節:主要為服務器廠商,這些廠商通過向上游供應商采購核心零部件和軟件產品,進行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和測試,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器產品。中國服務器廠商數量眾多,但整體實力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服務器行業供需分析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服務器市場的快速發展,一些本土廠商如華為、浪潮、聯想等逐漸嶄露頭角,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市場份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這些本土廠商在服務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逐漸與國際品牌形成競爭態勢。
下游環節:作為服務器需求方,主要包括數據中心、云計算服務商、互聯網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這些需求方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選擇適合的服務器產品,以滿足數據存儲、計算、處理等方面的需求。
在中國,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各行業對服務器的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服務器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增量空間。同時,政府、金融、電信等行業對服務器的需求也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服務器市場競爭激烈,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展開激烈角逐。在市場份額方面,國際品牌如戴爾、惠普、IBM等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本土品牌如華為、浪潮、聯想等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
在技術研發方面,國際品牌在技術積累、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本土品牌也在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器產品。例如,華為推出的鯤鵬系列服務器產品,在性能、能效比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在產品創新方面,本土品牌更加貼近市場需求,能夠更快速地響應市場變化。例如,在云計算領域,本土品牌推出了多款針對云計算場景的定制化服務器產品,滿足了云計算服務商對服務器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等方面的需求。
在價格方面,本土品牌具有較大的價格優勢。由于本土品牌在制造成本、渠道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因此能夠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戶的采購成本,促進了服務器市場的普及和發展。
欲知更多有關中國服務器行業的相關信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服務器行業供需分析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