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朝深空、深海、深地進軍,戰略空間科技與產業發展的逐步融合正在加速改變著經濟社會生活。上天下海入地,隨著技術創新攻關進程,我國戰略空間產業發展不斷刷新高度,推動經濟發展釋放新潛能。
航空航天產業是一個涵蓋了飛機制造、航天器制造、火箭及其發動機制造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產業。這個行業對材料、發動機技術、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太空探索與開發技術等多個方面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同時也催生了大量的技術創新。
航天事業對于產業鏈發展的帶動作用勢不可擋。早在2013年,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的馬興瑞曾公開表示,航天科技又被稱為“技術金礦”。“1美元的投入能產生7-12美元的回報。它對技術的拉動和對經濟增長的帶動,遠遠高于我們的想象。”
馬興瑞還表示,“比如,發射一顆衛星,價值不僅是衛星研制、發射服務所帶來的,還有運營服務和地面維護服務,這一鏈條帶來的價值不可小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空航天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在空間領域,100米以下為超低空,100米到第1000米為低空,1000米到7000米為中空,7000米到15000米為高空,15000米以上為超高空,20000米到100公里為臨近空間,在我國100公里以下航行稱之謂“航空”,超過100公里通常理解為“航天”。
目前我國有航天相關企業超過3.5萬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2080余家,新增企業增速6.3%。商業航天相關企業融資事件發生160余起,融資金額超400億元。
據美國非政府組織太空基金會統計,2022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達5,460億美元,同比增長8%,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實現41%的增長。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1萬億美元,其中衛星互聯網將占市場增長的50%。
航天產業作為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是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提高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的重要力量。隨著政府將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中國在航天產業領域將實現飛躍發展。中國在火箭發射、太空站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并計劃在未來在月球建設科研基地,開發月球的自然資源,朝著更廣闊的宇宙空間拓展。
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研發資金支持等,來鼓勵航空航天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
航天技術在國民經濟領域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需求,航天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提升,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面臨做大做強的歷史機遇。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加強前瞻謀劃布局,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其中未來空間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領域,打造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臨空無人系統、先進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裝備。
未來,國家將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航天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發展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空航天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