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是指采用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轉移、吸收、降解或轉化地塊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的過程。
國內環保行業中傳統水、氣、固廢三大板塊市場增量放緩,但土壤修復相對而言起步較晚,土壤及地下水修復行業經歷了孕育期正處于成長期并將面臨整合。
土壤修復行業產業鏈
從產業鏈的視角來審視,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的上游主要匯聚了專注于土壤設備研發的企業,如新地標、科盛科技等,這些企業在土壤修復設備的研發和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同時,檢測設備制造領域也有實樸檢測、富邦股份等廠商,他們為土壤修復行業提供了高質量的檢測設備和技術支持。
在中游環節,土壤修復行業的生態豐富多樣。一方面,有建工修復、森特股份等綜合性企業,這些企業產業鏈布局完善,涵蓋了土壤修復的多個環節,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有專注于修復咨詢、技術支撐、調查評估、修復工程、第三方檢測等具體領域的企業,如中節能大地、京藍科技、高能環境等,這些企業憑借在特定領域的專業優勢和深厚積累,為土壤修復行業提供了精細化、專業化的服務。
至于后期,土壤修復工程的監測和驗收工作則主要由各地方環保局負責開展。他們依據相關法規和標準,對土壤修復工程進行嚴格的監管和驗收,確保工程質量和修復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土壤修復行業主要資金來源于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在財政部等六部委印發《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辦法》中,鼓勵土壤污染防治任務重、具備條件的省份設立基金。
從“十三五”規劃首次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寫入五年規劃,到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再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最終上升到法律層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頒布實施使得土壤污染防治有了專屬法律依據,相關配套法規政策也陸續出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進行。
在政策提速的背景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引發更多的企業涉足。自2015年以來,土壤污染領域相關企業注冊數量逐年增加,且呈加速度發展。據機構統計,行業2015年新增3700多家企業,2021年新增則翻了差不多九倍,達到45000多家。2022年,僅一季度就達到12838家。憑借先發優勢的積累,少數企業成為產業的龍頭,對行業發展的引領發揮起重要作用。
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長期性、不可逆性等特點,修復治理難,修復周期長,修復資金需求大且集中于企業關停、搬遷階段。
目前,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位置仍是起步成長階段,盡管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及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但部分地區因城市工業遷移而造成的場地土壤污染問題仍較為嚴峻。
在建設“美麗中國目標”下,生態環境修復及保護、水環境綜合治理、鄉村振興等相關行業發展可期,潛力無限。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已經踐行并必將堅持的重要戰略方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基本國策。“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土壤修復行業成長空間和路徑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