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起點,對農作物產量、質量及抗性等方面具有決定性意義,是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是農業的“芯片”。分子育種是一種利用現代分子遺傳學原理和技術手段,對作物進行遺傳改良的育種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作物的產量、品質、抗逆性等性狀,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
分子育種技術涵蓋了從基因分析、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克隆、基因編輯到新品種選育等多個環節。其中,關鍵的技術包括基因測序、基因編輯、轉基因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學等。這些技術的進步和創新為育種者提供了更高效、更精準的工具和方法,使得育種工作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和利用生物體中的基因資源,根據育種目標對生物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
上游產業鏈是分子育種的基礎支撐,主要包括育種過程涉及儀器設備、創新育種生物和信息技術開發、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等方向,為分子育種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和技術研發能力,是產業鏈的核心部分。
中游產業鏈主要包括篩選測試、親本創制、品種培育等,是分子育種的創新部分,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培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
下游產業鏈主要包括種子繁育、加工包裝及銷售推廣等,是分子育種的市場部分,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將新品種推向市場,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分子育種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展望2024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耕地有限情況下,要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需要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近些年,我國在生物育種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在水稻分子模塊設計育種技術方面優勢明顯,引領了國際育種發展方向。
據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全球育種市場規模將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長。在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在加大投入,推動育種行業的智能化進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分子育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顯示:
當前,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轉基因、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以及智慧育種等生物育種技術已成為全球各國搶占科技制高點和爭搶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發展。
近年來中央部署實施了種業振興行動,各地各級政府對種業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斷增加。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資源普查,推進育種創新,強化政策扶持,加強國家種業基地建設,深入開展種業企業扶優行動和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
2024年國家將持續深入實施種業企業扶優行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機制創新,加快培育種業振興的骨干力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參考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并對多位業內資深專家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通過與國際同步的市場研究工具、理論和模型撰寫而成。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分子育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