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貿易水平的提升和產業鏈的延伸,集裝箱道路運輸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市場規模的擴大。此外,物流需求的增加、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科技進步的應用,如信息技術、物流管理系統的運用等,都進一步推動了集裝箱物流市場規模的增長。
集裝箱,英文名container。是能裝載包裝或無包裝貨進行運輸,并便于用機械設備進行裝卸搬運的一種組成工具。集裝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產品的標準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運輸體系。能夠讓一個載重幾十噸的龐然大物實現標準化,并且以此為基礎逐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船舶、港口、航線、公路、中轉站、橋梁、隧道、多式聯運相配套的物流系統,這的確堪稱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偉大奇跡之一。
集裝箱運輸的初期,集裝箱的結構和規格各不相同,影響了集裝箱在國際上的流通,亟需制定集裝箱的國際通用標準,以利于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集裝箱標準化,不僅能提高集裝箱作為共同運輸單元在海、陸、空運輸中的通用性和互換性,而且能夠提高集裝箱運輸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促進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同時,集裝箱的標準化還給集裝箱的載運工具和裝卸機械提供了選型、設計和制造的依據,從而使集裝箱運輸成為相互銜接配套、專業化和高效率的運輸系統。
集裝箱標準化的特點和集裝箱運輸方式的普及有利于推進推動多式聯運的大力發展。尺寸規格統一的集裝箱可以在物流環節中高效流轉,可以在公路、鐵路、水路等主要貨物運輸方式中轉運,綜合各種運輸方式的優缺點,根據客戶組織最優化的運輸方案,有利于解決傳統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痛點。
從我國金屬集裝箱產量來看,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金屬集裝箱產量為9863.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6.3%。隨著國內貿易的穩步上升,內貿集裝箱物流行業下游企業物流需求上升,帶動行業需求。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26430萬TEU,同比增長1.6%。
我國沿海港口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逐步形成了地理布局合理,多功能互補,多層次發展的港口體系。沿海港口基本形成環渤海、長三角、東南、珠三角、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形成集裝箱、大宗商品和旅運等運輸系統的布局。在開發與建設上,我國沿海港口碼頭長度逐年增加,2020年我國沿海港口碼頭長度為937856米,同比增長0.6%。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集裝箱物流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國家積極實施了一系列“升級消費、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政策,在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推動下,國內貿易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23429萬TEU,同比增長1.5%,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3001萬TEU,同比下降0.5%。
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逐年增長,在2021年吞吐量增長至2.83億標準箱,2022年增長至2.96億標準箱。2023年1-11月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2.84億標箱,同比增長4.9%。2023年1-11月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是上海港,吞吐量達到4440萬標準箱,其次則是寧波舟山港,吞吐量為3280萬標準箱。
隨著全球貿易的不斷發展,集裝箱作為高效、便捷的物流運輸方式,其需求將持續增長。特別是隨著電商、制造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集裝箱物流市場將擁有更廣闊的空間。此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集裝箱物流的需求也將逐步釋放,為市場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智能化、信息化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集裝箱物流行業將實現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運營。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貨物的狀態和位置,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優化物流路徑和庫存管理,降低運營成本;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化、無人化的倉庫管理和運輸操作,提升行業競爭力。
綠色、可持續發展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全球對環保意識的提高,集裝箱物流行業將更加注重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通過采用環保材料、節能技術等方式,降低物流過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集裝箱物流行業還將面臨一些新的發展機遇。例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將更加密切,為集裝箱物流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集裝箱物流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