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人口已近3億人,預計到203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成為高頻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政策支持適老產品發展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此外,相關部門也加大了對老年用品政策的傾斜力度。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促進數字技術適老化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提出大力培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配備輔助器具和防走失裝置等設施,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科技委主任王永春表示:“這些政策從老年群體需求出發,在供需兩端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意見,相信隨著政策的落實和推進,未來由政府牽頭搭建、社會資本參與的銀發經濟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大概在7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6%左右。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入局適老化改造,包括福康通、金康、仁愛家和、健租寶、甲子科技等;隨著居家適老化改造全面鋪開,智慧養老平臺也不斷向適老化改造行業延伸,相關企業包括科創智遠、普天大健康、普康智慧、智慧華川等。
目前我國的居家適老化改造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引下,適老化改造行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從網民年齡結構看,60歲及以上群體占比顯著提升,達到14.3%,即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53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總數為2.8億,也就是說至少每兩個老年人就有1人接觸了網絡。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適老化改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如今,隨著互聯網及數字技術的普及,從生活繳費、看病就醫到交通出行、用餐娛樂,智能化操作幾乎成為絕大多數生活場景中的“標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未來適老化改造將不斷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在數字出行場景,鐵路12306APP上線了適老化功能,不僅購票界面更簡潔、字體更大,還新增了一鍵購票功能。高德地圖APP則在“長輩版”中將字體放大、優化頁面設計風格,突出公共廁所、醫院、銀行、超市、公園等老年人出行常去地點,一鍵點擊后可顯示步行路線及公共交通路線。
如今,在微信上用“大字號”模式聊天、看新聞,在拼多多上購物,用“長輩模式”支付寶買車票、交電費……一些常用的APP在經過適老化改造之后,對老年人更加友好,“銀發族”也能方便地上網“沖浪”。
目前,工信部已指導1735家老年人常用的網站和手機APP完成適老化改造并通過評測。隨著數字技術適老化改造的不斷提速,越來越多的“銀發族”享受到了數字生活的便利。
報告對我國適老化改造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適老化改造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適老化改造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適老化改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適老化改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