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特種氣體是集成電路、顯示面板等行業必需的支撐性材料,廣泛應用于光刻、刻蝕、成膜、清洗、摻雜、沉積等工藝環節,對于純度、穩定性、包裝容器等具有較高的要求。
從政策方面來看,為推動電子特氣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有力推動了電子特種氣體產業的發展。《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提出,支持鼓勵光刻膠、光電顯示材料、工業氣體、催化、光功能、儲氫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前沿新材料的質量性能研發。完善新材料生產應用平臺,優化上下游合作機制,進一步提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重大工程的支撐作用。
電子特氣行業產業鏈
上游環節主要關注原材料與制備設備。這包括空氣、工業廢氣等氣體原料,以及鋼瓶等氣體容器。
中游環節則聚焦于電子特氣的制造過程。這包括參雜用氣體、外延用氣體、刻蝕用氣體和CVD用氣體等電子特氣的制造。
下游環節則是電子特氣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太陽能電池、醫療健康等產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電子特氣市場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行業內企業需要以下游客戶市場需求為導向,并緊跟國際先進技術步伐持續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與研究,建立了包括產品制備技術、產品檢驗技術以及潔凈灌裝、包裝物及瓶閥處理技術在內的完善的核心技術體系。
電子特氣行業市場需求
電子特種氣體被譽為半導體行業的“血液”,是半導體制造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之一。
電子特氣在晶圓制造過程中占材料成本的14%左右,幾乎滲透到集成電路生產的每個環節,對集成電路的性能、集成度和成品率都有很大影響。從全球晶圓廠產能擴張情況看,根據IC Insights預測,2025年全球12寸晶圓廠預計從2020年的131座增加到170座,增長30%;12寸晶圓制造產能從650萬片增加到920萬片,增長42%,將帶動電子特氣產業發展。
從全球市場來看,電子特種氣體行業市場集中度高,少數主要廠商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由于電子特種氣體行業技術、市場門檻較高,且國內電子特種氣體產業起步較晚,全球和中國市場均形成了歐美、日本等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壟斷的市場格局。
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電子特種氣體市場規模為 41.9億美元,其中以空氣化工集團、林德集團、液化空氣集團和大陽日酸為代表的境外公司占有全球 90%以上的市場份額。除四大氣體公司外,其他境外公司如日本昭和電工、韓國 SK Materials、日本關東電化等企業在電子特種氣體領域也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與國際主要電子特種氣體供應商相比,中國本土電子特種氣體企業技術較為薄弱,單家企業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較低。盡管我國電子特氣產業化取得一定進展,市場需求也在穩步提升,但仍面臨著產品同質化嚴重、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缺乏的困境。
電子特種氣體種類較多,不同類產品的合成、純化等工藝技術可能存在較大差異,且工藝路線長、過程復雜。電子特種氣體對產品純度、產品指標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要求極高,需要對生產過程中各類雜質含量進行精準有效的控制,工藝難度較大。短期看,降低同質化,走差異化、高端化路線是生產企業發展的路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電子特氣市場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