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用材料,也被稱為生物材料或生物醫學材料,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能,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高技術新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應用于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以及替換生物體組織、器官,并恢復其功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CDC)將生物材料定義為“能作為一個系統的整體或部分使用一段時間,達到治療、增加、或替換身體的一些組織、器官并恢復功能目的的任何物質或物質組合,它可以是天然的或是人工合成的”。
生物醫用材料具有兩大關鍵特征:生物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生物功能性意味著這些材料能夠實現對生物體的診斷、治療或修復功能;而生物相容性則指這些材料在人體內使用時,不會引起生物組織、血液等的不良反應。
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涉及材料、生物、醫學、化學以及物理等多個學科領域,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其按性質可以分為醫用金屬、醫用高分子、生物陶瓷、醫用復合材料及生物衍生材料等,在人體硬組織修復與替代、軟組織修復與替代、血液分離與透析、藥物遞送與控釋、疾病診斷與治療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
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的產業鏈上下游結構
在上游環節,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的原材料主要來自于化工、金屬、生物技術等產業。這些原材料的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到生物醫用材料的制造質量和最終產品的性能。因此,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技術實力、質量控制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對于整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至關重要。
中游環節是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發與制造。在這一階段,企業需要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和開發,掌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學性能、穩定性等關鍵參數,并進行制造工藝的優化。這一環節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技術支持,同時也是生物醫用材料產業鏈的核心部分。
下游環節則是生物醫用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和市場銷售。生物醫用材料可以應用于人工器官、骨科植入物、心血管支架、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在這一環節,企業需要與醫療機構、醫生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了解市場需求和臨床需求,推動產品的應用和推廣。
2021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達到了4600億元,相較于2016年的市場規模有了顯著的增長。從2016年到2021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27.7%,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在全球范圍內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2016至2020年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從1709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6%,遠超同期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增速。這表明生物醫用材料在全球范圍內的需求和應用都在不斷擴大。
市場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在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相關企業主要集聚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具備人才集中和高等級醫療機構數量多的特點,因此生物醫用材料等植入性醫療器械制造企業相對較多,區域競爭優勢明顯。其中,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占比最重,達到32%。
目前,我國80%~90%的生物醫用材料成果仍處于研發階段,企業基本生產中、低端產品,70%的高端產品依賴進口。但隨著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在心血管支架、封堵器、生物型硬膜補片、骨創傷修復器械等部分生物醫用材料方面已實現進口替代。
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的發展前景
生物醫用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范圍廣泛,包括人工器官、骨科植入物、心血管支架、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隨著人們對醫療效果的期望不斷提高,生物醫用材料在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應用將更加深入和廣泛。
隨著材料科學、生物技術和醫學工程等領域的交叉融合,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將不斷涌現。這些新材料將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學性能和穩定性,能夠更好地滿足臨床需求,提高醫療效果。
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醫療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老齡化社會將帶來更多的醫療需求,為生物醫用材料行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