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中工招商網資料里顯示我國的工業園區包括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以及各類省級工業園區等。
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范圍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工業園區的設置,通常是為了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而設立。工業園區的用途相當多元,除了工廠、廠辦等一般工業設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甚至有研究機構與學術機構進駐。工業園區如經過妥善的開發,通常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聚落。
隨著“數字中國”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全國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園區不僅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產業布局、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工業園區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工業園區的用途相當多元,除了工廠、廠辦等一般工業設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甚至有研究機構與學術機構進駐。工業園區如經過妥善的開發,通常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聚落。工業園區的優勢在于利用特殊的區位環境,整合各種工業資源和政策工具,推動工業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和發展工業園區,能有效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進而實現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據統計,我國國家級園區500家左右、省級園區1200多家,市級園區數不勝數,得益于技術、資本以及勞動力等資源的整合,園區規模的經濟效應逐步顯現,多項經濟指標得到優化。園區開發的模式也越來越多。
工業園區建設已遍布全國各地,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產空間和布局方式,也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根據工業園區所屬級別不同,可分為國家級工業園區、省級工業園區和其他工業園區。目前,我國共有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2543家,多數位于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一帶,貢獻了全國工業產值的50%以上。
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加快發展,河南鄭洛新、遼寧沈大、山東半島、福建福廈泉、安徽合蕪蚌和重慶6個區域獲批建設國家自創區,總數達17家。成都、西安、珠三角等自創區規劃綱要編制完成。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上海等8個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以及創新型省份等區域創新高地加快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激發。
中國園區經濟步入新賽道
2022年百強園區中,GDP超過1000億元的園區共有48個,以國家級經開區、國家級高新區為代表的兩類園區GDP總量達到29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達25.3%。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國家級高新區共計169家(含蘇州工業園區),國家級經開區共計230家。2022百強園區中,GDP超過1000億元的園區共有48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00家的園區共有65個,進出口額超過500億元的園區共有40個。其中,53家入榜的國家級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達334773億元,占所有國家級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的78%。47家入榜的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達318億美元,占所有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52%,馬太效應正在釋放。
數據還顯示,2021年,兩類園區GDP總量達到29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達25.3%,比2012年高近五個百分點。
科技產業園區是我國在一些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建立的以發展高新科學技術產業為主的園區類型。科技產業園區在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類園區通過集聚位于產業鏈上游的高端產業和總部類企業,打造具有高端性、知識性、關聯性等特征的園區空間。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產業園區肩負著產業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擔。
目前,以蘇州工業園區為核心,蘇州正全面聚合產業發展基礎和特色優勢,加速打造“AI+”應用全覆蓋創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具備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優良基礎,作為國內領先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在政策支持、科技創新、人才儲備、產業基礎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且還在持續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中國工業園區行業市場規模和未來發展趨勢將會持續上升,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預計到2025年,園區內將匯集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2500家,產業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建成至少2個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平臺,以及不少于100個人工智能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實驗室等各類研發機構,進一步構建和升級園區創新、開放、協同的產業發展生態。
2026年上海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
不久前,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印發《上海市特色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到2026年,上海的特色產業園區達60個左右,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5500家,國家級和市級創新研發機構達360家以上,培育形成5家千億級、20家百億級特色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
2023年11月29日,蘇州進行八批次土地出讓。本次共出讓6宗涉宅地,總起始價68.24億元,總出讓面積約達28.62萬平方米,包括吳中區3宗、相城區1宗、工業園區2宗。值得注意的是,6宗地塊全部未設置土地上限價格。
經過120輪競價,金隅以總價28.97億元摘得工業園區錦溪街東、西洛巷南地塊,樓面價39027元/平方米,溢價率30.09%。該地塊為城鎮住宅用地,總起價為22.27億元,出讓面積49479.43平方米,容積率大于等1.2-1.5。地塊于今年年中的《蘇州工業園區2023年第五批次局部地塊控規調整公示文件》進行了控規調整,本次調整是將原來的白地改為了二類居住用地,未來或將打造低密洋房產品。
此外,木瀆國資&金地商置10.04億元競得吳中區木瀆鎮大治路西側、垛上路北側地塊,該地塊占地面積約46671.5平方米,容積率1.6,樓面價13450元/平方米。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工業園區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工業園區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工業園區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工業園區細分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信息化技術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中國工業園區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工業園區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本報告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投資者能夠充分把握行業目前所處的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具體分析該產品所在的細分市場,對工業園區行業總體市場的供求趨勢及行業前景做出判斷;明確目標市場、分析競爭對手,了解市場定位,把握市場特征,發掘價格規律,創新營銷手段,提出工業園區行業市場進入和市場開拓策略,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