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金融嚴監管和互聯網平臺去金融化的浪潮之下,數字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度加深,數據已經成為金融行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基于智能與生態的數字金融才是金融科技的未來,金融業態和產品創新步伐將顯著加快。
數字金融正是數字技術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與數字經濟高度契合的金融新形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一步延續了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精神。未來,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將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共同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新引擎。
關于數字金融尚沒有統一的概念,國內大致認為數字金融是互聯網金融之后的金融形態。
雖然數字金融目前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但已有文獻對數字金融概念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數字金融涵蓋所有產品、服務、技術及基礎設施,讓個人及公司可通過數字技術獲得支付、儲蓄及信貸等服務。數字金融泛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融資、支付、投資及其他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目前,數字金融龍頭股票主要包括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集團、微信支付的母公司騰訊、京東金融、百度金融、平安銀行等企業。這些企業在數字支付、互聯網金融等領域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和用戶基礎,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數字金融業務的盈利模式主要有:貸款、助貸和聯合貸款;代理銷售存款、理財、公募基金、保險等產品;給金融機構提供風控技術等。
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為核心的數字金融主要是通過技術溢出、金融創新及市場競爭等途徑來影響商業銀行的運行效率。數字金融除了在運行效率上優于傳統商業銀行外,還可以拓展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從而有望提升傳統金融業的盈利能力。
從銀行角度出發,布局產業數字金融,難點在于產業場景非常復雜,數據缺乏標準,模型缺乏通用性,核心點是傳統企業信用風險,銀行機構應選擇適合自身的細分行業深入切入,切忌大而全。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數字金融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數字金融已經滲透生產和生活各個方面,數字銀行、數字貨幣、數字支付、數字供應鏈金融、數字普惠金融、數字保險、數字證券發行等是我國金融機構實現數字金融創新的主要切入點。
數據是數字化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金融業是數據積累最為深厚的行業,數字金融具有科技性、普惠性、政策性和靶向性等鮮明特征,能夠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基礎設施、中小微企業、“三農”等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加速資金流通、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和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等方面作用顯著。
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我國激發經濟活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關鍵所在,這為推動產融結合、產業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在產業上的緊密結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藍海,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創新應用,需要政策引導、技術推動和完善監管等多措并舉,打造合作共贏的產業數字金融生態圈。
報告根據數字金融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數字金融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數字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數字金融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數字金融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