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程度日益加深,我國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且需求愈加多元化,已經從提供簡單的天氣信息服務轉變為提供更加精細化、定制化的氣象服務,也逐漸體現出氣象數據的商業價值。
航空飛行安全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需要時空密度大、精細化程度高、航空要素全、手段方式靈活的氣象保障服務。
近年來,我國航空氣象服務取得顯著進展,監測預報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氣象部門在航空氣象保障服務方面進行探索,通過聯合會商、數據共享、技術交流等方式,為部分航空氣象保障單位和企業提供數值預報、智能網格預報、航空氣象專業產品、產品咨詢等技術支持。
隨著通用航空的發展和中小機場數量增加,航空領域對氣象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
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氣象局強對流天氣重點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鄭永光,帶來《關于促進航空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呼吁由氣象部門牽頭,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航部門和相關企業等,通過部門通力協作、地方政府支持等,共同提升大飛機試飛、通用航空、中小機場、無人機以及搶險救災、海上搜救等中低空作業等氣象保障服務水平,為低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生命、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威脅,這對氣象數據的廣泛收集和高效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氣象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進了氣象服務在多個行業領域的成功應用,氣象服務的范圍也從傳統的天氣預報向著精細化、專業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商業價值不斷提升,行業規模快速發展。
在雙碳目標下,精準的氣象數據分析和氣象數據預測是能源消費、社會碳排放的重要研究基礎。尤其是對于“靠天吃飯”的農業、林業、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來說,精準的氣象數據支撐十分重要。根據《中國氣象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規模可達3000億元,后續增長勢能強勁。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有氣象觀測站超過7萬個,鄉鎮覆蓋率達100%。其中,242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實現觀測自動化、數據精準化、綜合判識智能化;7顆在軌風云氣象衛星組成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網;200余部雷達與100余個探空站、大型無人機等組成協同觀測陣型,密切監測天氣發展變化。同時,數值預報業務支撐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盡管擁有如此強大的觀測能力,但我國在氣象數據服務方面依然處于“低溫”狀態。氣象服務行業在歐美等地興起的較早,已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并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每年可推動千億美元產值。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氣象服務行業依然處于初期階段。
雖然起步較晚,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商業化進程提速很快,隨著原始數據的不斷積累,以及氣象數據商業化程度不斷深化,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
報告對中國國家 “十三五”經濟和社會運行和成果進行分析、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行業供需形勢、進出口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重點分析了中國氣象服務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十四五”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將面臨的挑戰、行業的區域發展狀況與競爭格局。報告還對“十四五”全球及中國氣象服務行業發展動向和趨勢作了詳細分析和預測,并對氣象服務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氣象服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