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券商正加速在華布局、拓展業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不斷對外開放,吸引了不少外資機構來華展業興業,作為國內證券行業的新力量——外資券商正加速在華布局、拓展業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內資券商跨境業務發展也不斷提速,存量規模已超萬億元。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我國持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力度,在銀行、保險、券商、公募基金等眾多行業和相關領域逐漸放寬外資機構市場準入要求,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以合資公司和獨資公司等多種形式參與我國金融市場,為相關行業帶來了更加多元的產品服務和經營理念。
隨著“引進來”的持續加速,內資券商“走出去”也正奮蹄疾馳。當前,獲得跨境業務試點資格并實際展業的券商共有10家,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國銀河、申萬宏源證券。此外,東方證券具有結售匯(外匯)業務資格并實際展業。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向券商最新下發的《場外業務運行情況通報》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券商開展的跨境業務存量規模突破1萬億元,為10214.09億元(不包括跨境ETF做市業務、結售匯業務)。其中,跨境場外衍生品存量規模達8254.27億元,占比達81%。同時,分層、分化情況同樣適用于跨境業務,跨境業務規模排名前3名的試點券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合計規模占比達72.67%。
3月1日,廣東證監局、深圳證監局分別發布了《證券公司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問答》,明確了券商業務辦理流程,包括內地券商可自主選擇一家港澳券商作為合作券商(試點初期,內地券商僅可選擇一家港澳券商合作,后續擬允許與多家港澳券商合作)等。
我國證券產業市場現狀分析
2月26日,中基協發布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備案運行情況簡報。2024年1月,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共備案確認139只,新增備案規模合計1428億元。1月新增備案規模環比增長41%,同比增長34%。
按基礎資產一級分類,1月債權類產品新增備案規模1282.81億元;REITs類產品新增備案規模126.48億元;未來經營性收入類產品新增備案規模16.8億元;其他類2.11億元。按基礎資產二級分類,應收賬款、小額貸款債權、融資租賃債權、不動產持有型ABS四類產品新增備案規模合計占月度備案規模的91%。
截至2024年1月末,存續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2313只,存續規模1.97萬億元,存續規模較上月增長2.56%。按基礎資產二級分類來看,應收賬款、商業不動產抵押貸款(CMBS)、融資租賃債權、小額貸款債權、不動產持有型ABS以及基礎設施公募REITs類產品存續規模合計1.7萬億元,占總存續規模的86.26%。基礎設施類收費、保障房、保理融資債權等其他類別產品存續規模合計2710.18億元,占總存續規模的13.74%。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是證券行業的天職和使命。報告顯示,2022年,證券行業全年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直接融資5.92萬億元,其中通過IPO、增發、配股等股權工具實現融資1.37萬億元;通過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等債權工具實現融資4.55萬億元,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
證券行業要繼續發揮好資本中介功能,加大對科技創新和新型產業領域的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等領域。要大力支持企業直接融資,不斷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務效能,切實發揮為實體經濟“輸血供氧”功能,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通過股債融資、并購重組等方式全方位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同時,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證券經營機構是資本市場發揮價值發現、資源配置和居民財富管理等功能的關鍵力量,證券經營機構要充分發揮組織資源、連接供求、優化配置等功能,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切實把服務投資者作為重中之重,用足用好各項政策制度,堅持同向發力,形成活躍市場、提振信心的強大合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證券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近年來,證券行業馬太效應凸顯,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券商與中小券商盈利能力差異較大,行業洗牌大幕再度拉開。在行業盈利分化背景下,隨著監管政策今年再次釋放正向表態,券業并購進程有望加快步伐。
2023年9月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計劃顯著提升未來北交所市場規模、效率、質量、功能、活躍度、穩定性等。此次改革不僅為北交所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大空間,也為證券公司展業開辟新戰場、提供新發展動能。今年9月至今,多家證券公司抓緊制定內部工作方案,加快推進準備工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向市場傳遞北交所市場最新制度、投資機遇與投資邏輯。
面對當前金融市場諸多挑戰,多家券商表示,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要從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創新業務發展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等多方面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打造現代一流的金融機構。
首先,要快速提升金融機構的專業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劉健表示,要加快引導國內證券公司和投資機構從規模導向向專業導向轉型,不斷提升投資銀行、資產管理、銷售交易及財富管理等核心業務的專業服務能力,通過資產定價、產品創設、風險管理及資本運作等基礎功能的優化來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同時,要積極推進產品與服務創新。國元證券強調,要結合公司優勢業務、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大力發展ABS、綠色債、科創債、明珠債、鄉村振興債、公募REITs、可轉債遠期、收益互換等創新業務,積極推動權益投資非方向轉型,大力拓展FICC類復雜創新業務,通過產品與服務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金融科技創新,構建“金融科技+業務”深度融合機制,重點提升財富管理、投行、研究、風控合規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推進數字化轉型。
其次,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持續強化機構風險管控能力。劉健認為,要化解中小金融機構、地方債務和房地產三大潛在風險,做好短期風險防控和長期風險化解之間的平衡以及引導金融機構平衡好風險防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其中,要給予金融機構在產品創設、資產定價等方面更多的主動權,完善風險事件問責處理機制,鼓勵金融機構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為市場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主動風險管理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從融資金融向風險金融轉變。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年證券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證券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