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主要是指用于食用的鳥類,如雞、鴨、鵝等。這些肉禽通常經過養殖、屠宰和加工后成為人們的食品。
從產品結構來看,禽肉主要包括雞肉和鴨肉等。目前,我國市場上雞肉份額較高,鴨肉份額不斷提升,根據《中國禽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鴨肉總產量為1,093.80萬噸(其中白羽肉鴨產量928.04萬噸)。
與畜肉相比,禽肉的蛋白含量和營養價值更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較低。加工后的禽肉制品成為可直接食用的方便食品,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餐桌及休閑食品。
肉禽行業產業鏈全景分析
肉禽行業是國家重點監管行業,從上游養殖,中游屠宰加工,到下游食品生產,均需取得國家特許經營許可證照方可經營,并須接受監督檢查。在肉禽產業鏈中,上游主要涉及育種、飼料和獸藥等行業。育種是肉禽產業的基礎,通過遺傳改良和選種,提高肉禽的生長速度、肉質和抗病力。飼料是肉禽養殖的重要投入品,為肉禽提供充足的營養,保證其健康生長。獸藥則用于預防和治療肉禽的疾病,保障肉禽的健康和產量。
中游是肉禽養殖業,包括肉禽的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控等。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肉禽的生長速度和肉質,因此養殖技術是肉禽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
下游則是肉禽的屠宰和加工環節,將養殖好的肉禽進行屠宰、分割、包裝和銷售。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屠宰和加工環節也需要不斷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確保肉禽產品的安全和衛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肉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除了作為食品外,肉禽的羽毛、血液和骨骼等也可以進行深加工和利用,如制作羽絨、血液制品和骨粉等。
2023年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641萬噸,比上年增長4.5%。其中,豬肉產量5794萬噸,增長4.6%;牛肉產量753萬噸,增長4.8%;羊肉產量531萬噸,增長1.3%;禽肉產量2563萬噸,增長4.9%。禽蛋產量3563萬噸,增長3.1%。牛奶產量4197萬噸,增長6.7%。年末生豬存欄43422萬頭,比上年末下降4.1%;全年生豬出欄72662萬頭,比上年增長3.8%。
隨著居民膳食結構的調整,禽肉、禽蛋消費需求逐步增長,間接帶動了產量的提升。2022年,全國禽肉產量2443萬噸,增加63萬噸,增長2.6%;禽蛋產量3456萬噸,增加48萬噸,增長1.4%。此外,禽肉產量前三省份分別是山東、安徽、廣東,合計約占了全國比例的30%。
雖然我國禽肉消費總量保持增長態勢,但人均消費量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大陸總人口141,260萬人,按2021年生產的禽肉全部由國內消化測算,我國人均禽肉年消費量僅為16.85千克。
據美國農業部網站統計,美國人均禽肉年占有量已超過60千克,遠高于我國消費水平。此外,隨著肉類需求供給結構、消費觀念及消費習慣的變化,我國肉食消費結構將逐步由傳統向方便快捷轉變、由追求數量向追求健康、個性、年輕化和功能性轉變,禽肉消費比例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豬肉份額獨大的結構格局將發生變化。
在行業整體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各環節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上游種禽培育方面,在政策扶持下,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引進或自行研發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逐漸打破過去若干品種曾祖代種禽完全由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商品禽養殖方面,隨著市場供需及競爭格局的變化,規模化養殖比例逐步提高。
在資金、技術、規模等優勢幫助下,部分優勢企業逐步向產業鏈其他環節延伸,或直接打造全產業鏈全循環的生產體系,或先形成多環節多業務的產業鏈多元化生產企業,以平抑不同板塊業績波動,保持市場競爭地位。產業鏈一體化將成為行業發展重要方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肉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