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景三維是指對一定范圍內的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進行真實、立體、時序化的反映和表達的數字空間。它是新型基礎測繪的標準化產品,也是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部門信息化提供統一的空間基底。
當前主流的實景三維建模方法包括傾斜攝影、激光掃描、手工建模以及快速建模。其中,傾斜攝影是實景三維建模的主要手段,也是現在大場景建模最具性價比的建模方式。激光雷達的穩定性與點云質量更好,但是成本也比傾斜攝影更高。手工建模仍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建模手段,而快速建模則是在城市級實景三維精細建模面臨費用高、生產周期長、數據量大等問題時的解決方案。
實景三維的發展趨勢將更加注重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的拓展
例如,實景三維技術將與元宇宙的發展緊密結合,推動元宇宙的建設和發展。此外,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實景三維的應用領域也將進一步擴大,如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災害預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實景三維的前景看好,它將成為新一 代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為我國的國土空間進行實體化、立體化、自動化動態描述和表達的新型時空信息基礎設施。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實景三維的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為各行各業提供更為精準、全面的信息支持,推動社會的數字化進程。
實景三維應用廣泛,可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智慧住建等領域。通過實景三維模型,人們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公共服務的信息,如交通線路、醫療設施、教育資源等,有助于提高生活便利性。在智慧文旅方面,游客可以在實景三維模型中提前感受旅游景點的魅力,規劃行程和體驗,提高旅游的效果和滿意度。同時,實景三維建設還可以還原歷史文化遺址和傳統建筑,保護和傳承城市的文化遺產,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2022年2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了實景三維是測繪地理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和基本模式,并從目標、任務、分工和要求四大方面做出具體安排。其中,通知明確提出:“到2025年,5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可通過線上實景三維空間完成;到2035年,8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可通過線上實景三維空間完成。”
2022年4月,新型基礎測繪與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文件(5-7)發布,從技術規范層面推進新型基礎測繪與實景三維中國建設。2022年5月,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專家組啟動會召開,專家組由來自國內各大測繪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的30位專家組成,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擔任組長。2022年7月,自然資源部組織召開評審會,通過《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總體實施方案(2022-2025年)》。至此,我國實景三維建設有了統一的實施方案,為形成統一設計和分級建設相結合、國家和省市縣協同實施的“全國一盤棋”格局奠定了政策基礎。
根據《通知》要求,實景三維中國建設主要包括五大建設任務:包括地形級實景三維建設、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部件級實景三維建設、物聯感知數據接入與融合、在線系統與支撐環境建設。根據所確立的發展目標,《通知》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明確了具體的發展任務。
開展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是“十四五”時期基礎測繪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國將在“十四五”期間大力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與會專家指出,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是測繪行業在“兩服務兩支撐”新要求、新部署、新形勢下勢在必行的轉型和創新,著力實現“以地理要素為視角和對象”的傳統基礎測繪向“以地理實體為視角和對象”的新型基礎測繪轉變,必將迎來我國測繪發展的新跨越。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實景三維行業市場前瞻分析及戰略布局研究報告》分析:
實景三維作為真實、立體、時序化反映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可以通過“人機兼容、物聯感知、泛在服務”實現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實時關聯互通。實景三維為數字中國提供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礎,是數字政府、數字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數據資源和生產要素。
當前,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數字城市的決策、運行,將依賴實景三維建設所產生的時空信息資源,建設好實景三維,就是筑牢數字中國、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發展的時空“基座”。
實景三維中國被認為是未來數字世界的時空數字底座,可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行業信息化與智能化提供統一的空間基底。未來,實景三維建設也將形成獨具特色的實景三維數據和服務體系,支撐各行各業的發展和應用,同時支撐的各類應用場景通過實際應用服務,可反哺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讓整個體系不斷完善,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景三維中國泛在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測繪能力顯著提升,地理信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地理信息產業化發展水平提高。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7524億元,同比增長9.2%。地理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數字經濟領域的核心產業之一。
隨著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全面推進,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將持續受益
首先,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興起,在物聯感知數據與實體數據精準融合、海量實景三維數據輕量化處理等方面有望進一步實現突破,產業融合創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其次,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海量時空數據將支撐數字產業發展壯大。
自然資源部近日出臺了《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快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和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等方面明確了測繪事業的發展目標。到2030年,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實景三維中國、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全面建成;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基礎制度基本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配置機制基本形成;測繪地理信息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繼續擴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基礎不斷增強。據測算,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近10年復合增長率17.5%。截至2022年6月,地理信息相關業務上市企業數量達6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32家。根據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監測,地理信息產業中大型企業增長較好,“頭部效應”持續擴大:2022百強地理信息企業營收總額525.8億元,同比增長15.5%;凈利潤總額60.9億元,同比增長52.1%。上市掛牌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高達86.4%,在多個細分領域表現突出。從產業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企業數量占比近半,中西部地區略有提升。
想要了解更多中國實景三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實景三維行業市場前瞻分析及戰略布局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