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深刻改變著傳統產業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近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整體呈現良好態勢。“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
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再到“數字經濟”,物聯網作為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在信息時代持續發展、經濟態勢不斷更迭的背景下,始終是信息時代的“承載底座”。
物聯網金融是指面向所有物聯網的金融服務與創新,涉及到所有的各類物聯網應用,不僅僅局限于金融物聯網的應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物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通過數字化手段降低金融業融資風險,正是物聯網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最新應用場景之一。 在很多實體經濟的場景中,大量物理資產因為技術和成本的限制,無法成為金融標的物,因而也無法針對其設計金融產品。泛在感知技術的進步,給這些此前沒有合適感知方案的場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這些場景中的物理資產能夠數字化,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低成本的資產真實信息,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專屬金融產品。例如,車輛、存貨、牲畜等動產、活體資產,在智能物聯網技術驅動下,可以成為有效的金融標的物,增加了信貸、租賃、保險等業務覆蓋的范圍。
多項數據顯示,我國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全面加速。在銀行業方面,目前超過七成的銀行近三年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2%。在證券業方面,2021年行業IT總投入為303.5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6.51%。在信托業方面,近三年行業平均科技投入增幅為33%。在北京,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已經入駐的金融科技企業超過200家,注冊資金總規模超過了一千億元。
各行業相關政策的出臺是智能物聯網實現廣泛應用的加速器。近期發布的重要政策中,智能物聯網已經成為未來幾年金融科技布局的一個關鍵詞,將為智能物聯網在金融業的落地應用創造全新環境。
以2022年初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為例,在對未來4年金融科技重點任務部署中,多個領域涉及智能物聯網的應用,如金融業數字基礎設施、服務渠道、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可見金融管理部門深刻認識到物聯網全方位賦能金融業創新的作用。2022年2月,人民銀行等四部委發布的《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出“加強物聯網標準研制和應用”。
在數字化轉型加速深化的發展浪潮下,前沿科技與金融領域融合發展,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是必然之舉。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中小微企業在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由于自身資產規模較小,面臨著缺乏信貸數據及傳統貸款所需的抵質押物,從而導致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金融與科技有機結合,為金融機構有效開展金融服務提供了更多可能。
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金融機構在獲得企業授權的前提下,通過物聯網工業設備合法、高效地采集企業生產經營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數據建模等手段為企業增信,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為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提供依據。
此外,物聯網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手段,也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帶來創新。例如在倉儲、貨運業務場景當中,物聯網平臺可打通供應鏈上下游資源信息的流通,讓供應鏈金融服務不斷向全產業鏈條上延伸,聚焦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未來還將通過支持實體經濟的物聯網改造而催生更多新的金融范式。
目前,大型金融機構已不僅僅是物聯網技術的需求方,也開始成為物聯網技術的“供給方”,通過自研或合作研發的物聯網平臺和系統方案,支持內外部創新。除了國有大行外,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在加速物聯網平臺的建設。
可以預見,未來,金融機構和物聯網企業等主體深入合作將成為常態,推動各行業成熟的智能物聯網方案在金融業落地;同時,不斷開拓金融業新的場景,并持續完善物聯網金融相關標準,支持金融業數字化升級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物聯網金融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物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