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了2024年1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大宗商品供應、銷售、庫存均呈現上升走勢,尤其是供應增速明顯加快。1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101.1%,較上月回升0.4個百分點。分項指數顯示,供應量、銷售量及庫存量均呈上升走勢,其中供應量升幅擴大,銷售量升幅有所收窄,庫存量轉降為升。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一是價格波動大。只有商品的價格波動較大,有意回避價格風險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遠期價格先把價格確定下來。比如,有些商品實行的是壟斷價格或計劃價格,價格基本不變,商品經營者就沒有必要利用期貨交易,來回避價格風險或鎖定成本。二是供需量大。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是以商品供需雙方廣泛參加交易為前提的,只有現貨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圍進行充分競爭,形成權威價格。三是易于分級和標準化,期貨合約事先規定了交割商品的質量標準,因此,期貨品種必須是質量穩定的商品,否則,就難以進行標準化。四是易于儲存、運輸。商品期貨一般都是遠期交割的商品,這就要求這些商品易于儲存,不易變質,便于運輸,保證期貨實物交割的順利進行。
農副產品約20種:包括茶葉、蘋果、玉米、大豆、小麥、稻谷、燕麥、大麥、黑麥、豬腩、活豬、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雞蛋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麥被稱為三大農產品期貨。金屬產品10種:包括金、銀、銅、鐵、鋁、鉛、鋅、鎳、鈀、鉑。化工產品5種:有原油、取暖用油、無鉛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膠等。
大宗商品可以設計為期貨、期權作為金融工具來交易,可以更好實現價格發現和規避價格風險。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業基礎,處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狀況的期貨及現貨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例如,銅價上漲將提高電子、建筑和電力行業的生產成本,石油價格上漲則會導致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并帶動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價格和供給提升。投資者,尤其是投資相關行業的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大宗商品的供求和價格變動。
從國內大宗商品CBMI指數情況來看,據相關數據,2022年8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2.3%,較上月回升1.0個百分點。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和庫存指數均出現回落,銷售指數則明顯回升。從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本月CBMI回升至2021年5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顯示供應壓力有所緩解,商品需求開始回暖,之前供需錯配的矛盾正在緩和,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開始出現積極的變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大宗商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從政策端來看,政策嚴格管控,大宗商品價格易跌難漲。回顧2021年以來的政策來看,2021年7/8月之前,政府就已出臺政策保障大宗商品供應,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隨著冬季用電高峰的到來,部分省市電力供應緊張,紛紛出臺限產限電政策,推升大宗商品上漲,但是10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對于大宗商品尤其是煤炭發出重要喊話,并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打擊過度投機炒作,大宗商品受此影響上漲趨勢將受到遏制,煤、鋼、銅等原材料價格陸續回落。
大宗供應鏈涉及金屬礦產(黑色、有色等)、能源化工(煤炭、石化等)、農產品等,是各個工業產業鏈的上游。作為世界工廠與人口大國,我國大宗供應鏈規模較高。據廈門象嶼年報,2016年來,我國大宗商品供應鏈成交額穩定在大約40萬億元左右,是個規模大且沒有明顯增長的行業。從大宗商品市場細分市場來看,黑色金屬約7.3萬億元,煤炭約4萬億元,石油石化約4萬億元,有色金屬約3萬億元,糧油作物約2萬億元。
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展開反彈,一方面是技術上反彈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與國際間的救市政策趨于協調與一致有關。同時,隨著前期國際商品價格展開暴風驟雨式的大幅下跌,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悲觀情緒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釋放或緩解。隨著投資者悲觀預期的逐步明確,國際商品價格未來的震蕩走勢有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對穩定,這有利于投資者重新對商品的價值重新估價,使商品的價格更能反映供需基本面和商品本身的內在價值。但是,商品價格的短期反彈并未改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處于弱市的格局,因為全球經濟基本面仍面臨不斷加大的衰退風險,特別是歐元區的衰退。
從全球市場競爭來看,全球金屬及能源化工巨頭包括嘉能可(Glencore)、托克(Trafigurre)、維多(Vitol)等;農產品巨頭為四大糧商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其中,嘉能可、托克、維多等金屬及能源化工巨頭的營收規模超1萬億人民幣,而四大糧商收入規模均在2000億元以上。國內企業建發股份、物產中大、廈門國貿、廈門象嶼的業務既有金屬、能源,也有農產品,這些企業2021年的收入體量大約在5000億元左右,和全球巨頭體量相比,仍有數倍成長空間。
把握需求穩定和景氣面臨“拐點”的行業“過冬”。從行業的層面來看,在經濟衰退風險不斷加大,而且衰退的廣度與深度有可能進一步加大的情況下,隨著國際大宗商品普遍的大幅下跌,將導致行業利潤在上下游行業間的重新分配。從上下游行業來看,一些上游行業特別是大宗商品的采掘洗選業,將面臨需求和價格下行雙重的運營壓力,同時中下游行業的定價權將逐步增強,從而導致行業利潤向中下游行業轉移。從供需的角度來看,行業的下游需求是否穩定將成為決定行業能否度過這次經濟“嚴冬”的最關鍵的因素。從經濟需求本身的屬性來看,只有必選消費品的行業,能在經濟衰退的經濟背景下保證需求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從行業的內在結構來看,隨著需求的減少與價格的下跌,在供需矛盾逐漸突出特別是產能存在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行業內的洗牌將不可避免。一些資本實力較弱的公司將會倒閉或面臨被大公司并購的可能。從這一角度出發,資本實力較為雄厚的公司有望在未來成長為規模更大的公司,公司的內在價值有望在可見的將來得到大幅提升,從而帶動投資價值的上升。反映在資產配置上,就是要關注需求比較穩定的行業,特別是必選消費品行業,如石化、電力、食品、商業和醫藥等行業。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可以關注產能過剩行業中資本實力較為雄厚的公司。
大宗商品行業的發展與國際貿易環境密切相關。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的影響,大宗商品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企業需要靈活應對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和發展空間。總的來說,大宗商品行業發展現狀良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同時也面臨著供應鏈管理、環保、數字化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等挑戰。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提高自身競爭力,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行業競爭的挑戰。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大宗商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