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電力建設和電力輸送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輸配電成套設備主要應用于電力系統和工礦企業的電能傳輸和電能控制等,影響電網的建設、安全與可靠運行,特別是高壓輸配電設備,屬電力發展的重大關鍵設備,也是國家能源戰略和裝備制造業領域中的重大戰略設備。
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922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為89091億千瓦時。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第二產業用電量607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用電量166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9%。
輸配電,包括三個方面,即輸電、變電、配電。其中輸電是指電能的傳輸,通過輸電,把相距甚遠的(可達數千公里)發電廠和負荷中心聯系起來,使電能的開發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變電是指利用一定的設備將電壓由低等級轉變為高等級(升壓)或由高等級轉變為低能級的過程配電則是消費電能地區內將電力分配至用戶的分配手段,直接為用戶服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輸配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電力及電網等基礎設施投入創造輸配電設備的市場需求。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22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全年電網工程建設投資完成5012億元,同比增長2.0%。據悉,國家電網2023年預計電網投資將超52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的發展與電力工業發展關系十分密切,作為基礎工業,電力工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周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同時,本行業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征,設備的銷售與工程建設存在較大關聯,設備的使用、安裝多發生在工程建設的中后期。一般工程建設年初招標,年末完成施工。
國內輸配電行業市場競爭狀況
從競爭格局情況來看,輸配電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和資本壁壘,行業集中度較高。國內輸配電行業的參與企業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國外知名企業:此類企業多為外資及其在華設立的合資公司,其進入市場較早,產品線分布廣泛,產品質量較高,目前仍占據高端市場主導地位。
第二類為國內規模企業:此類企業多擁有自主技術和產品,研發和制造水平不斷提高,成本優勢較為明顯,在部分產品類別競爭力較強,已經逐步縮小與國外企業的差距。
第三類為國內小型廠家:此類公司規模小,企業家數多,技術與制造裝備落后,以制造通用產品或仿制市場主流產品為主,主要面向低端市場。
在“雙碳”目標的指導、綠色低碳轉型的號召下,輸配電及風電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
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2022年1月6日,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關于《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占農村能源的比重持續提升,農村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壯大,綠色低碳新模式新業態得到廣泛應用。
2022年11月2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積極推動新能源發電項目應并盡并、能并早并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電網企業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電力有序供應前提下,按照“應并盡并、能并早并”原則,對具備并網條件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時并網,允許分批并網,不得將全容量建成作為新能源項目并網必要條件。同時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加大配套接網工程建設,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做好充分銜接,力爭同步建成投運。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電力需求將持續增長,尤其是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電力需求將快速增長,這將帶動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的需求。同時,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智能化改造也將成為市場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新一代輸配電技術的發展(如智能變電站、數字化保護裝置等)推動了設備制造技術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為輸配電設備制造行業帶來了更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產品。同時,對電力裝備技術、質量、服務全面升級的新要求,成為電氣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新動能。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輸配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