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境內共舉辦經貿類展會3923場,辦展總面積1.41億平方米。經貿類展會數量和展出面積超越疫情前水平,展覽業呈現全面恢復態勢。
從區域分布來看,展會分布呈現明顯的區域集聚特征,中國東部地區舉辦經貿類展覽項目數量和面積均領跑全國,全國占比分別為68.26%和73.53%;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仍是熱門展覽區域,2023年三大區域舉辦經貿類展會數量占全國比重為57.35%,總展覽面積占全國比重達63.27%。從行業分布來看,工業與科技類展會在數量和面積上均居各行業展覽首位。
隨著線下展覽市場需求的回暖、展覽業的逐漸恢復,展覽業相關市場主體的經營情況不斷向好。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展覽企業2023年營業收入與利潤不斷恢復,中國多個展覽業上市公司實現扭虧為盈或利潤大幅增長。
數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展陳方式,數字藝術的興起與運用豐富了展陳內容的表現形式、加大了展陳內容的傳播半徑。隨著數字多媒體技術與數字藝術的融合發展,展示形式和展陳內容將進一步精細化與沉浸化。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4K/8K超高清、裸眼3D、全息影像等技術應用于文化及商業領域,促進現有文化及商業內容向沉浸式內容移植,有利于推動沉浸式體驗在文化場景和消費領域的應用創新。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展覽展示系統市場發展形式及投資潛力分析報告》顯示:
展覽展示系統是一種綜合性的展示平臺,通過多種手段和技術,將展品、信息和觀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達到傳遞信息和促進交流的目的。
展覽展示系統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展示內容:這是展覽展示的核心,包括展品、圖片、文字、視頻等多媒體內容。這些內容需要經過精心策劃和設計,以有效地傳遞信息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2)展示手段:包括傳統的靜態展示和現代的動態展示。動態展示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如投影、觸摸屏、音效等,創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的展示效果。
(3)交互設計:良好的交互設計可以讓觀眾更好地參與和理解展示內容。例如,通過觸摸屏、游戲、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與展品進行互動,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4)信息架構和布局設計:合理的信息架構和布局設計可以使展覽更加有序和易于理解。設計師需要考慮到觀眾的參觀路線、視線的流動等因素,以設計出最佳的展覽布局。
(5)技術實現:展覽展示系統需要利用各種技術手段來實現展示效果。例如,利用編程、多媒體制作、硬件集成等技術,實現展示內容的制作和展示系統的搭建。
近年來,三維仿真動畫、3D Mapping投影、全息幻影成像等數字媒體展示技術的發展,以及LED屏幕、弧幕、球幕、投影儀、觸摸屏等數字媒體介質的日趨成熟,促進了數字展示行業快速發展。
大到規模宏大的奧運會開幕式視覺特效、小到照片及視頻效果優化,數字展示行業幾乎涵蓋了當今計算機時代所有的視覺藝術創作領域。隨著人機交互、AR/VR、裸眼3D、全息影像等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字媒體展示技術的廣泛應用,展覽展示系統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
數字化展覽展示綜合業務廣泛運用于各類城市規劃展、產品及形象企業展、產業園區展、產品發布會、企業文化宣傳展、智慧城市展覽館、科技館、博物館等領域。受益于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對于豐富的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強烈。優質的數字內容是硬件市場的引爆點,也是推動消費的關鍵性因素。內容豐富、高質量的文化創意內容輸出將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現代的展覽展示系統越來越注重觀眾的互動性和參與感。通過各種交互設計和技術手段,讓觀眾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展覽中,提高觀眾的興趣和參與度。例如,通過觸摸屏、游戲、互動展示墻等形式,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的交互體驗。
根據國家“十四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全國各類文化設施數量(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藝術演出場所)達到7.7萬,文化設施年服務人次達到48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將為數字展示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本報告對國內外展覽展示系統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展覽展示系統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是展覽展示系統及相關企業、投資部門、研究機構準確了解目前中國市場發展動態,把握展覽展示系統行業發展方向,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的依據。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展覽展示系統市場發展形式及投資潛力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