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游作為消費型社會的重要主題業態,融合了體育活動的參與性與旅游體驗的休閑性,逐漸成為大眾休閑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隨著國民健康意識增強和消費結構升級,體育旅游從傳統的賽事觀看向多元化、體驗式方向延伸,形成涵蓋體育賽事、戶外運動、康養休閑、文化探索等領域的復合型產業。政策層面,“健康中國”戰略和“體育強國”目標的推進為行業注入動力,《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建設體育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經濟層面,2023年上海舉辦的118項賽事帶動37.13億元消費,杭州亞運會拉動489.6億元體育消費,印證了體育旅游對區域經濟的強勁帶動作用。
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發展最為直接的推動力就是各大賽事和地方性賽事的開展,賽事的開展為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體育旅游促進了賽事舉辦地的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大發展,尤其是人員密集地區的賽事更加聚攏了眾多旅游者,其中,在一些地方性的場所,除了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之外,直接和間接從事體育旅游產業項目的參與者和單位就多達幾萬家,直接參與人員達幾百萬人,間接從業人員達上千萬人。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北京奧運會期間,旅游接待人員就達到了1億人次,創造效益40億元,加之大型賽事的舉辦吸引了眾多的旅游愛好者和直接游客,所以這些都給賽事舉辦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使得體育旅游產業日漸發展壯大。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7月,體育旅游搜索熱度同比上漲了87%。巴黎奧運會期間,前往法國的跟團游預訂熱度激增225%,顯示出國際體育賽事對旅行需求的巨大影響力。
為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國內旅游提升計劃(2023—2025年)》。其中明確,促進旅游新業態有序發展,推進“旅游+”和“+旅游”,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交通、商業、工業、航天等領域深度融合。《計劃》指出,促進旅游新業態有序發展,推進“旅游+”和“+旅游”,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交通、商業、工業、航天等領域深度融合。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持續推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新趨勢,體育旅游成為我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支撐點。文化、體育和旅游產業都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力量,對帶動相關產業推進融合具有積極作用。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于以重大體育賽事為契機組織開展體育消費促進活動的通知》等政策舉措,積極促進體育休閑消費,發展體育賽事經濟。
1、市場規模與增長態勢
中國體育旅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細分市場中,賽事旅游(如馬拉松、村超)、戶外運動(騎行、滑雪)及健身休閑(瑜伽、徒步)成為主力增長點。區域分布上,一線城市和旅游資源富集地區(如貴州、云南)表現突出,貴州“村超”賽事帶動超300億次全網流量,長三角、珠三角依托經濟優勢形成高端體育旅游集群。
2、產品形態與產業融合
行業呈現“體育+文旅+生態”深度融合趨勢:
賽事IP驅動:大型賽事如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推動“觀賽+旅游”模式,衍生出主題酒店、文化體驗等消費場景;
戶外運動擴容:滑雪、潛水、攀巖等小眾項目借助社交媒體快速普及,2024年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同比增長19%,北京冬奧會遺產場館轉化為四季旅游目的地;
文化賦能:少數民族體育(如貴州獨竹漂)、歷史體育遺跡(古奧林匹亞遺址)開發,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
3、政策支持與基礎設施
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智慧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加速,2023年新增12個國家級示范基地。地方政府通過“五個一百”工程(目的地、線路、賽事、裝備、企業)完善產業鏈。然而,專業設施不足、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仍是制約因素,西部地區依托自然資源發展山地運動,但配套設施與東部差距顯著。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8年中國體育旅游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體育旅游正從粗放式增長轉向精細化運營階段。一方面,消費需求從單一觀賽向深度體驗升級,游客更注重個性化、健康化與社交化;另一方面,行業面臨產品同質化、專業人才短缺、安全風險管控等挑戰。例如,滑雪、攀巖等項目對專業設備與指導依賴度高,而中小景區往往缺乏標準化服務能力。此外,季節性波動(如冰雪旅游集中于冬季)和區域不平衡(東部資源集聚vs西部生態優勢)制約全產業鏈協同。未來,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業態融合與政策優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將成為行業突圍的關鍵。
1、消費升級驅動市場擴容
隨著中高收入群體擴大和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體育旅游需求將向定制化、高端化延伸。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戶外運動、健康療養、電競旅游等新興領域貢獻主要增量。一線城市周邊短途體育游、跨境賽事觀賽(如巴黎奧運會)成為新熱點。
2、政策紅利與產業鏈整合
“十四五”期間,國家將進一步推進體育與文旅、教育、醫療等產業協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體育旅游項目開發。智慧化平臺(如咕咚APP、同程旅行)通過數據整合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推動“線上預訂+線下體驗”閉環形成。
3、國際化與可持續發展
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中國體育旅游加速融入全球市場,吸引國際賽事落戶的同時輸出本土IP(如少林武術旅游)。綠色低碳理念深入產業,生態步道、零碳賽事等模式減少環境足跡,契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體育旅游行業正處于戰略機遇期,其發展不僅承載著促進內需、升級消費結構的經濟使命,更是推動全民健康、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盡管面臨專業人才匱乏、區域發展失衡等挑戰,但政策支持、消費升級與技術創新的三重驅動為行業注入長期動能。未來,行業需聚焦以下方向:一是強化產品創新,開發“體育+文化+科技”融合業態;二是完善基礎設施與安全標準,提升服務專業化水平;三是深化國際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體育旅游品牌。在多方協同下,體育旅游有望成為萬億級市場藍海,為區域經濟與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提供持續助力。
想要了解更多體育旅游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體育旅游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