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清潔化、低碳化轉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正面臨電力系統靈活性不足、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以及電網穩定性需求提升等多重挑戰。在此背景下,電網儲能技術因其在電力調峰調頻、新能源并網消納、應急備用電源等場景中的關鍵作用,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核心支撐。
中國儲能行業自21世紀初起步,經歷了從抽水蓄能主導到電化學儲能快速發展的技術迭代。近年來,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國家層面出臺《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明確將儲能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0年以來,鋰離子電池儲能成本下降超50%,疊加電力市場改革中輔助服務、峰谷電價機制的完善,儲能經濟性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上,美國、德國等國家通過補貼與市場化機制結合的模式,推動儲能規模化應用,為中國提供了技術借鑒與競爭壓力。
自2017年《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發布以來,我國累計出臺儲能專項政策2200余項,僅2024年就新增近500項政策,構建起覆蓋技術研發、市場機制、安全標準的完整政策體系。此外,隨著2024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基本建成,儲能被允許作為獨立主體參與各類電力市場,電網側獨立儲能容量電價被寫入政策,推動了儲能商業模式實現關鍵突破。
電網儲能是一種重要的技術,通過介質或設備將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主要用于平衡電網供需,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一)市場發展現狀與驅動因素
1. 政策環境:頂層設計與市場化機制雙輪驅動
中國儲能行業政策體系呈現“國家戰略引導+地方試點推進”的特征。國家能源局提出“十四五”期間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GW以上的目標,并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示范項目等政策降低企業投資風險。例如,山東、山西等省份推出儲能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細則,允許儲能電站通過峰谷價差套利、調頻輔助服務獲取收益。此外,新版《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明確將儲能納入市場主體范圍,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2. 市場需求:多元化應用場景加速擴容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電網儲能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儲能需求主要集中于三大領域:
電力系統調峰調頻:隨著風電、光伏裝機占比提升(2024年達36%),電網對快速響應儲能資源的需求激增,電化學儲能在調頻場景中響應速度可達毫秒級,顯著優于傳統火電機組。
新能源配儲:2023年起,多地強制要求新增風電、光伏項目按10%-20%比例配置儲能,推動電源側儲能裝機量快速增長。
用戶側儲能:工商業分布式光儲一體化、家庭儲能等模式在浙江、廣東等電價差較大區域經濟性凸顯,2024年用戶側儲能新增裝機占比突破15%。
3. 技術趨勢:鋰電主導與多元技術并行發展
鋰離子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快速響應等優勢占據電化學儲能市場80%以上份額,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通過CTP(無模組技術)、鈉離子電池研發持續降低成本。與此同時,長時儲能技術如全釩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進入商業化初期,適用于4小時以上儲能場景;氫儲能在跨季節儲能領域展現潛力。智能化方面,儲能系統集成商正通過AI算法優化充放電策略,提升全生命周期收益。
(二)競爭格局與產業鏈特征
中國儲能市場已形成“設備商-集成商-運營商”協同發展的產業鏈:
上游:電池、逆變器環節集中度高,寧德時代、陽光電源等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占據60%以上市場份額。
中游:系統集成商分化明顯,海博思創、科士達等企業提供“硬件+軟件+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而部分企業仍停留在簡單設備組裝階段。
下游:電網公司、發電集團主導大型儲能項目投資,民企在用戶側儲能領域更具靈活性。
國際競爭中,特斯拉、LG新能源等外資企業通過本土化生產加速布局,但中國企業在成本控制與本地化服務方面優勢顯著。
(三)挑戰與機遇
1. 核心挑戰
經濟性瓶頸:盡管鋰電成本下降,但儲能項目投資回收期仍普遍超過6年,商業模式依賴政策補貼與電價差。
技術標準缺失:儲能系統安全標準、壽命評測體系尚未統一,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電力市場機制待完善:現貨市場交易品種單一、容量補償機制缺失,限制儲能價值釋放。
2. 未來機遇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2025年預計中國新型儲能裝機將突破50GW,支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
海外市場拓展: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新能源裝機激增,為中國儲能企業提供出海契機。
虛擬電廠與碳交易結合:通過聚合分布式儲能參與需求響應,疊加碳配額收益,可提升項目收益率。
中國電網儲能行業正站在規模化爆發的前夜。政策端的持續加碼、技術端的迭代降本、市場端的機制創新,共同構建了行業發展的黃金三角。短期內,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仍是核心驅動力,但長期需依賴電力市場化改革釋放儲能多元價值。
未來競爭將聚焦于技術差異化(如長時儲能、鈉離子電池)與商業模式創新(如共享儲能、光儲充一體化)。企業需突破“重設備、輕運營”的傳統思維,通過數字化管理提升資產運營效率。對于投資者而言,需重點關注具備核心技術壁壘的電池廠商、擁有電網資源整合能力的系統集成商,以及布局氫儲能等前沿技術的創新型企業。
在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中,中國儲能行業有望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成為引領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然而,這一進程仍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突破標準、安全與成本瓶頸,方能實現從“量增”到“質變”的跨越。
想要了解更多電網儲能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電網儲能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