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化工產業復雜且動態的發展格局中,小型地煉企業的角色與地位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自2021年起,國內成品油市場迎來了力度空前的整治浪潮,這一舉措對小型地煉企業的運營成本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生產環節,政府顯著加強了銷售稅的征收覆蓋面。稅收政策的調整猶如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對小型地煉企業的成本結構進行了深度重塑。進入2024年底,山東省針對小型地煉企業使用燃料油等非常規原料的消費稅抵扣方式實施了重大調整。這一調整并非孤立存在,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市場的風云變幻使得俄油等敏感油源的采購愈發艱難。多種不利因素相互交織,如同洶涌的潮水,將小型地煉企業的生產成本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本的急劇攀升在企業的生產運營數據上得到了直觀體現。在國內成品油裂差顯著擴大的市場環境下,本應是企業盈利的有利時機,然而小型地煉企業的開工率卻出現了大幅下滑。這種違背市場常規邏輯的現象,充分彰顯了小型地煉企業作為邊際成本產能的典型特征。它們在成本壓力的沉重枷鎖下,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以應對嚴峻的生存挑戰。
展望未來,隨著《關于推動成品油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小型地煉企業將面臨更為嚴格的規范化要求與監管壓力。這一政策文件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警示著地煉企業必須在合規的軌道上前行。從長遠來看,這將促使地煉行業加速整合與升級,那些無法適應政策變化、成本控制能力薄弱的小型地煉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淘汰,而具備規模優勢、技術實力與合規運營能力的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成品油市場的動態變化并非孤立存在,其影響如同漣漪般擴散至整個芳烴產業鏈。原油作為化工產業的源頭,在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加工裝置處理后,依次經歷重整料、混芳、混二甲苯(MX)等中間環節,最終轉化為對二甲苯(PX)。
在這一產業鏈條中,混芳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調和汽油的關鍵組分之一,混芳的價格價差與汽油價格之間存在著極為緊密的關聯。當汽油價格因市場供需關系或政策因素出現波動時,混芳價格也會隨之起舞。在本輪成品油市場的修復過程中,汽油價格的上漲如同強力的引擎,帶動了混芳價格的同步上揚。
而PX作為產業鏈下游的重要產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汽油價格上漲的波及。隨著汽油價格的攀升,市場對PX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從而推動了PX價格的上升。這種價格傳導機制在芳烴產業鏈中形成了一種良性的聯動效應,使得整個產業鏈在成品油市場的帶動下實現了價值的提升。
與此同時,地煉開工率的降低對產業鏈產生了另一重影響。由于地煉企業是硫磺、石油焦等副產品的重要生產來源,地煉開工率的下滑直接導致了這些副產品的市場供應量大幅減少。根據經濟學中的供求原理,當供給減少而需求相對穩定時,產品價格必然上漲。因此,硫磺、石油焦等副產品的價格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幅上漲,進一步增加了產業鏈整體的經濟效益。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充分表明,在化工產業復雜的產業鏈條中,各環節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一個環節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引發整個產業鏈的連鎖反應。
在成品油市場的討論中,需求趨勢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問題。從官方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國內汽油消費量為1.77億噸,同比下降了1.1%;柴油消費量為1.84億噸,同比下降了5.4%。更為嚴峻的是,根據市場預測,到2030年,國內汽油消費量可能持續下滑至1.43億噸,柴油消費量可能降至1.53億噸。這一數據趨勢直觀地反映出國內成品油需求面臨著下行壓力,其背后蘊含著諸多復雜的經濟與社會因素。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使用電動汽車,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傳統燃油汽車的市場份額,從而導致對汽油和柴油的需求減少。此外,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使得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逐漸被淘汰或轉型,這也對柴油等工業用燃料的需求產生了負面影響。
圖表:成品油需求預測(億噸)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然而,在深入分析未來煉化新增項目情況后,我們發現市場前景并非一片黯淡。在“油轉化”趨勢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煉化企業開始調整投資方向,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化工產品的生產中,以實現從傳統煉油業務向化工業務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地煉企業的逐步退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市場的供給格局。盡管需求呈現下降趨勢,但由于供給端的相應調整,預計未來成品油消費量與供給量仍將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種傳統產業基于遠期目標主動改變投資方向、大力轉型新產業的行為,在短期內可能會導致傳統產業的供給收縮,而需求在一定時期內仍具有相對穩定性。根據經濟學原理,當供給減少而需求不變或減少幅度較小時,產品價格將上漲,企業的利潤空間將得到擴大。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品油市場的景氣度將繼續維持在一個較好的水平。這不僅為成品油生產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為整個化工產業鏈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