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是一種通過地球軌道上的通信衛星為地面用戶提供互聯網連接的技術。它利用衛星鏈路將數據從地面站傳輸到衛星,再傳回用戶終端,通過衛星的高頻無線電波實現全球覆蓋,特別是為偏遠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主要包括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以及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個環節。其中,衛星制造環節包括衛星平臺、衛星荷載;衛星發射環節包括火箭制造和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動式地面站和用戶終端;衛星運營及服務環節包括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寬帶廣播服務以及衛星固定服務等。
衛星互聯網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除了傳統的通信、導航、氣象觀測等領域外,還在遠程醫療、智能交通、農業信息化等新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在遠程醫療方面,通過衛星互聯網技術可以將醫療資源覆蓋到偏遠地區,為當地居民提供及時、高效的醫療服務。在智能交通方面,衛星互聯網技術可以提供高精度定位和通信服務,實現智能交通管理和優化。
目前,衛星互聯網已成為全球各國競爭的“新高地”,尤其是在衛星制造及發射方面,大運力可回收火箭技術進一步成熟,全球衛星制造發射能力提高。
衛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在低軌衛星制造、發射、運營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火箭可回收技術、新型復合材料的應用等降低了衛星制造和發射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同時,5G、6G等通信技術的融合也為衛星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低軌衛星由于傳輸延時小、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應用場景豐富、整體制造成本低,適合衛星互聯網業務的發展。
低軌衛星是指以低軌道運行的衛星,其運行軌道通常低于2000公里,部分甚至低于1000公里。這些衛星具有通信、導航、遙感等一種或多種功能,在商業航天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低軌衛星在通信、導航、遙感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例如,基于低軌通信衛星星座的星基互聯網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廣人稀的國家具有迫切需求。此外,低軌衛星還可以用于政府通信與應急響應體系、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地面車輛交通互聯等領域。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目前傳統的陸地移動通信服務僅覆蓋了不足6%的地表面積,受固有特性限制,要實現陸地基站全面鋪設成本過高,短期范圍內基本只能保障城市覆蓋,而低軌衛星星座可全球覆蓋,實現對偏遠區域、海洋等的網絡補充。
目前,全球對于低軌衛星的資源競爭非常激烈,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德國、韓國等相繼規劃了宏大的低軌互聯網衛星組網計劃。
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多家公司在開展衛星互聯網業務,如SpaceX、OneWeb、Telesat等。這些公司通過發射大量的小型衛星,構建起龐大的衛星互聯網網絡,提供高速、低延遲的互聯網服務。此外,還有一些初創企業和傳統航天企業也在積極布局衛星互聯網領域。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多項關于衛星互聯網的支持政策。例如,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指出信息基礎設施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作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將衛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作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范疇。
盡管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在技術方面,需要突破芯片研發、終端研制、標準制定等方面的難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能力。在需求方面,需要挖掘更多的市場需求,推動衛星互聯網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同時,頻軌資源的稀缺性也制約了衛星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加快布局和搶占資源。
想要了解更多衛星互聯網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報告對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衛星互聯網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