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醫療器械指的是借助手術完全或部分進入到人體內或腔道(口)中,或是用于替代人體上皮表面或眼表面,且在手術結束后留在人體內達30日(含)以上或是被人體吸收的醫療器械。這類醫療器械通常用于替代、修復或增強人體組織或器官功能,或用于植入藥物、監測人體內部狀態。例如,人工關節、心臟起搏器、血管內支架等都是常見的植入醫療器械。
1.、政策環境
鼓勵創新與國產替代: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國產醫療器械加快創新、做大做強。例如,《“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和《“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均強調了醫療器械創新的重要性,并鼓勵國產替代。
2023年,國家藥監局共批準III類創新醫療器械61件,同比增長10.9%,再創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有250個III類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獲批上市,體現了我國在醫學裝備領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達36675家,其中,可生產Ⅰ類醫療器械的企業25817家,可生產Ⅱ類醫療器械的企業17187家,可生產Ⅲ類醫療器械的企業2670家,分別增長9.68%、8.50%、15.48%。
集中帶量采購:為了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國家推行了集中帶量采購政策。這一政策對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促使企業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嚴格監管:國家對醫療器械的注冊審批、生產、經營和使用等環節均實施嚴格監管。這確保了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也提高了行業門檻。
2、經濟環境
經濟持續增長: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這為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醫療支付能力提升:隨著醫療保險系統的不斷完善和居民支付能力的增強,患者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從而帶動了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
3、 社會環境
人口老齡化: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中國老齡化人口的增長趨勢明顯。老齡化人口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較高,特別是骨科、心血管等植入醫療器械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健康意識提高: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促使更多人關注自身健康,對植入醫療器械的認知和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
4、 技術環境
技術創新: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植入醫療器械的材料、設計和功能等方面均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3D打印技術、納米技術、遠程監控和智能調節功能等新技術在植入醫療器械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國產化進程加速:國內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方面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產植入醫療器械開始進入市場并占據一定份額。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我國植入醫療器械市場運行環境分析及供需預測報告》分析:
1、 供給預測
產能擴大:隨著國內企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市場規模的擴大,預計未來幾年植入醫療器械的產能將持續增長。
產品升級: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成熟,植入醫療器械的產品將不斷升級換代。新型植入醫療器械將更加注重產品的舒適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等方面。
2、 需求預測
需求持續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預計植入醫療器械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特別是骨科、心血管等植入醫療器械的需求將保持旺盛態勢。
個性化需求增加: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未來植入醫療器械市場將更加注重產品的個性化和定制化服務。
3、供需平衡分析
總體平衡:總體來看,未來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的供需將保持總體平衡狀態。然而,在某些細分領域或特定時期可能會出現供需矛盾。例如,高端植入醫療器械領域可能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而在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實施期間,部分產品的供應可能會過剩。
市場競爭加劇: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競爭的加劇,未來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市場挑戰。
綜上所述,中國植入醫療器械市場運行環境總體向好,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然而,企業也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戰略和策略以應對市場挑戰和機遇。
想要了解更多植入醫療器械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我國植入醫療器械市場運行環境分析及供需預測報告》。本報告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投資者能夠充分把握行業目前所處的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具體分析該產品所在的細分市場,對植入醫療器械行業總體市場的供求趨勢及行業前景做出判斷;明確目標市場、分析競爭對手,了解市場定位,把握市場特征,發掘價格規律,創新營銷手段,提出植入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進入和市場開拓策略,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