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形機器人市場熱度的持續攀升,眾多初創企業亦紛紛涌入這一領域,專注于特定的技術突破或應用場景的開發,為人形機器人行業的蓬勃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源泉。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研究及市場投資決策報告》顯示:
人形機器人,亦稱為仿人類機器人,是設計成人類形態的機器人,建立在多學科基礎之上,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來實現擬人化的功能。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步態規劃、平衡控制等技術不斷改進,能夠實現更自然、流暢的行走和動作,一些先進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完成握手、下蹲、落座等動作。同時,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尤其是大模型的發展,給予了人形機器人更好的感知、認知和決策能力,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指令,實現更好的交互。
未來的人形機器人將配備高爆發電機、高算力芯片、精密減速器、高精度傳感器和長續航電池,以構建起更加穩定、高性能的硬件系統。利用神經網絡、圖語法、進化算法等AI技術,根據場景和任務需求自動構建人形機器人的腿足、手臂、軀干等模塊,實現形態和控制的協同優化。
在下半身不穩定的情況下,通過雙臂協作完成高性能操作任務。適應人類環境的斜坡、階梯、門檻等,實現穩定、自適應、抗干擾的行走。
在硬件方面,隨著各種零部件的性能不斷優化和提升,人形機器人的響應速度和動作流暢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小型化輕量化的硬件也為人形機器人的外形和應用場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
長期致力于人形機器人研發與制造的傳統企業,諸如優必選和波士頓動力等,始終保持著對新產品及創新解決方案的探索與推出。這些企業在機器人領域的運動控制技術、機械結構設計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蘊。與此同時,特斯拉、谷歌、華為、小米等科技界的領軍者,也積極進軍人形機器人市場,憑借他們在技術、資金及品牌影響力上的顯著優勢,為整個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路徑與競爭格局。
目前人形機器人已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工業領域:在汽車制造工廠中,人形機器人可執行智能搬運、精準分揀及嚴格質檢等職能,從而顯著提升生產效率,確保產品質量,同時大幅度減輕工人的體力負擔并降低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服務領域:在醫療照護、家政服務及教育領域,人形機器人能夠提供包括陪伴、專業護理及個性化教學在內的多樣化服務,充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個性化服務的需求。
特殊作業環境:面對惡劣條件及高風險作業場景,人形機器人展現出了其不可替代的價值,能夠在消防、緊急救援、地質勘探等特殊領域中代替人類執行復雜任務。
國家層面
2015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智能機器人的產業發展規劃,或者在智能制造整體戰略方向中重點提出智能機器人板塊的發展指引。
2021年國家發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
2023年1月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推動機器人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增強高端產品供給、優化產業組織結構。
2023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首次將人形機器人上升至國家層面專項行動指導意見層次,明確了人形機器人發展的戰略部署,并結合關鍵技術、重點產品和部組件攻關,場景應用拓展,產業生態營造,支撐能力強化等,為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國家標準委等相關部印發《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文件,引領并加快工業、家用、公共服務等領域機器人標準制定、產品認證或注冊,為機器人落地后規范化發展奠定基礎。
2023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研制人形機器人術語、通用本體、整機結構、社會倫理等基礎標準,開展人形機器人專用結構零部件、驅動部件、機電系統零部件、控制器、高性能計算芯片及模組、能源供給組件等基礎標準預研等。
2023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指出面向人形機器人等重點方向,聚焦核心基礎、重點產品、公共支撐、示范應用等創新任務,發掘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優勢單位,突破一批標志性技術產品,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地方層面
2023年以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積極跟進,相繼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發展相關政策,制定了發展路徑及相應保障措施,以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現產業聚集,搶占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機遇。
北京機器人產業起步早,創新資源集中,在醫療、服務、物流、特種等機器人應用場景已形成市場領先優勢。北京致力于打造全球科創關鍵樞紐,科研產出連續6年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日漸成為國際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地。在此背景下,北京積極推進智能機器人領域創新,推廣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央地協同創新、創新創業孵化、跨界融合創新四大創新模式。
上海從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體到下游集成及終端應用,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聚集了眾多機器人企業。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持續提升創新資源集聚力、科技成果影響力、新興產業引領力、創新環境吸引力、區域輻射帶動力,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持續提升。在智能機器人創新方面,上海形成了囊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新平臺、創新企業為矩陣的創新體系,為上海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深圳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工業機器人產業具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在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本體和集成應用等方面均有布局。以現有的智能機器人產業為基礎,深圳已聚集了一批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本體設計與制造企業,已形成較好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先發優勢。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前瞻布局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已建設眾多基礎研究機構、諾獎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及各級各類創新載體,科技創新基礎位居全國前列。
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
技術進步:人形機器人將會裝備有高功率的電動機、高性能的計算芯片、精細的減速器、高精度的傳感裝置以及持久耐用的電池,從而構建出一個更加穩固且高效能的硬件架構,以適應現代社會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產業鏈完善: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將促進相關產業鏈的同步成長,涵蓋零部件供應商、軟件開發企業、系統集成商等多個環節。產業鏈內各企業間的合作將愈發緊密,攜手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的持續進步與產業的全面發展。
跨界合作:人形機器人行業將與其他行業展開更為深入的融合與合作創新,例如與汽車行業共同探索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與醫療行業攜手推進智能醫療服務的實施等。這些跨界合作將為人形機器人開辟更為廣泛的應用場景,并為其技術創新提供新的靈感與機遇。
商業化落地: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場景,已經成為國內外確定性較高的應用趨勢。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目前正處于“0~1”向“1”不斷加速靠近階段,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或將經歷從B樣到C樣的產品定點和供應鏈確立,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可期。
綜上,人形機器人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在技術進步、產業鏈完善、跨界合作以及商業化落地等方面均呈現出積極的發展趨勢。
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發展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人形機器人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研究及市場投資決策報告》。
人形機器人行業報告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同時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人形機器人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