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需求正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型,消費者對健康營養更加關注,雜糧日益受到消費者追捧。
雜糧行業深度調研
我國有世界“雜糧王國”之稱,作為重要的雜糧主產國,我國雜糧種類繁多、種植歷史悠久,多個品種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與主糧相比,雜糧對耕地和水等自然條件要求不高,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青藏、西南五個區域,可以在田埂、溝邊、沙地、山坡、旱地等瘠薄土地上種植,這些地方種植主糧作物產量低,種植雜糧可以獲得相對較好的收益。在耕地資源有限、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各地發展雜糧產業,可以突破資源制約,增加雜糧播種面積和產量,挖掘糧食增產潛力,拓寬食物供給來源,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前不久印發的《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明確,按照“鞏固提升口糧、主攻玉米大豆、兼顧薯類雜糧”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雜糧雜豆等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優產穩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近年來,我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山西、河北等省份建設以雜糧為主導產業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小小雜糧已成為許多地方的特色名片。
我國生產的小雜糧營養豐富、保健功效明顯,已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據了解,我國的一些小雜糧加工品,如苦蕎掛面、燕麥片、苦蕎陳醋等小雜糧產品暢銷日本、瑞典、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很受消費者歡迎。
雜糧包括谷子、高粱、大麥、蕎麥、燕麥、青稞、綠豆、馬鈴薯、甘薯等。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相比,雜糧產量雖然不高,但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可以豐富食物來源,還可以作為飼料和工業原料。
在雜糧產業中,燕麥、小米、玉米、高粱等雜糧作物占據了重要地位。這些作物不僅具有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而且在種植過程中對環境的要求相對較低,適應性強,因此成為了農民朋友們的重要種植選擇。
同時,雜糧產業的加工和深加工技術也在不斷提升。通過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和技術,雜糧可以加工成各種形式的食品,如雜糧粉、雜糧面條、雜糧面包等,進一步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此外,雜糧中的功能性成分也被廣泛研究和應用,如燕麥中的β-葡聚糖、小米中的黃酮類物質等,這些成分對于預防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
我們的報告《2024-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研究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雜糧行業發展預測
隨著雜糧消費日趨家常化,不僅日常食用雜糧的人群在擴大,還有更多家常品類在與新品雜糧、混搭版雜糧、便捷雜糧包的競爭中重新受到青睞,奪回了市場C位。隨著雜糧消費進入常態化,終端消費也將更加細致。
雜糧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由于農村人口外流和農田面積縮減,雜糧的生產數量可能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技術落后和不規范種植、收割、儲存、加工等環節也可能影響雜糧的質量。此外,市場競爭激烈,需要雜糧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應對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雜糧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研究報告》。報告在總結中國雜糧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雜糧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