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黃金消費量1089.69噸,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8.78%。其中:黃金首飾706.48噸,同比增長7.97%;金條及金幣299.60噸,同比增長15.70%;工業及其他用金83.61噸,同比下降5.50%。
實物黃金投資的較高關注度使溢價相對較低的金條及金幣消費實現較快增長。其中,中金珠寶、菜百股份深入開展“線上+線下”業務齊發力的營銷模式,銷售收入持續提升,黃金類投資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是線上銷售增長主力軍。老鳳祥連續第13年蟬聯《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并蟬聯“全球高檔和奢侈品牌價值50強”,成為亞洲唯一入選珠寶首飾品牌,進一步增強了中國黃金珠寶的品牌自信和文化自信。
鼓勵黃金企業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力度,勘探、開發境外黃金資源,實現全球資源主導權和有效配置。在當前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東南亞、南美、西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黃金資源開發基礎上,依托“一帶一路”繼續布局重點項目,實現國外礦產資源對國內需求的有效補給。繼續推進《負責任黃金開采原則》的實施,探討《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建議》在我國黃金行業落地模式,積極融入國際資本市場。通過國內外企業在全產業鏈開展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構建暢通、便利的貿易通道,整合市場資源,形成一體化的歐亞非黃金大市場。
圖表:2021-2023年國內原料黃金產量
數據來源:中國黃金協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黃金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國內原料黃金產量為375.155噸,同比增長0.84%,其中,黃金礦產金完成297.258噸,有色副產金完成77.897噸。另外,2023年進口原料產金144.134噸,同比增長14.59%,總計全國共生產黃金519.289噸,同比增長4.31%。
“雙軌模式”既黃金實物與黃金投資衍生品種的并行發展,讓黃金在以其本身具備有形價值的基礎之上開創更加廣闊無形的衍生品市場。
在“雙軌模式”下,黃金不僅保留了其本身的有形價值,作為基礎資產進行實物交易,而且開創了更廣闊的無形衍生品市場。一方面,實物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必需品種,是黃金市場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圍繞實物黃金積極創新開發衍生產品,如黃金期貨、黃金ETF等,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工具。
我國黃金市場積極探索的“雙軌模式”是指黃金實物與黃金投資衍生品種并行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出現,是為了促進中國對未來黃金市場的發展戰略,并貼合民生投資需求。
一、黃金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黃金產業發展和安全,推進黃金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條拓展延伸,補齊產業鏈短板,促進黃金產業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發展。
二、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中國黃金工業的必然選擇
黃金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兼具商品和貨幣屬性,主要應用于金融儲備、珠寶首飾、電子信息等重要領域,在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的新起點,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
從國內環境看,國內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礦產資源需求將持續旺盛,市場空間仍然廣闊。低碳綠色發展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需要、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化進程的必由之路,碳達峰碳中和對行業全產業鏈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以及資源綜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同時,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氰渣作為危險廢物管理、權益金制度改革、安全監管高壓態勢等,將在“十四五”期間繼續對礦山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三、黃金工業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掣肘
國內資源稟賦較差,黃金增產難度大。受國內黃金資源儲量限制,以及我國黃金資源普遍存在的資源分散、品位低、處理難、成本高、深部資源及周邊資源勘探程度低、企業規模小、產出成本高等問題的制約,國內產量大幅增長難度大。受各種因素制約,企業兼并重組難度大。受利益驅動、地方保護等因素的影響,礦山資源整合、企業重組步履艱難,整頓關閉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的小型金礦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