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資訊 / 產業

隨著產業進步,OLED成本降低和市場爆發尤為可期

如何應對新形勢下中國OLED產品行業的變化與挑戰?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從歷史發展經驗看,顯示領域的進化往往是被動的,而一旦形成替代之勢將勢不可擋。OLED憑借自發光、輕薄、可彎曲、低功耗等優勢更能適應當今時代對顯示屏幕的發展要求。2022年全球平板顯示面板市場規模1230億美元,其中OLED占35%。隨著產業進步、資本推動,OLED成本降低

回顧顯示技術及其器件的發展歷程,作為早期的主流顯示器,CRT具備高亮度、寬視角等優良的顯示性能,同時也面臨著難以克服的問題,如體積大、功耗大、屏閃爍等,并且無法應用于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等便攜式設備。20世紀80年代進入人們視野的LCD顯示器,具有輕薄化、質量小、無輻射、抗干擾能力強等優勢,目前在電視、IT、手機等顯示器件中是絕對主流的顯示技術。但是LCD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如響應速度慢、溫度特性差、視角窄、對比度低、無法自發光而需要采用背光源等。近年來,薄膜晶體管驅動的LCD(ThinFilmTransistorLCD,TFT-LCD)在尺寸、視角和分辨率上均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已經成為顯示領域的主流器件。在LCD發展的初期,與其競爭的顯示器是PDP顯示器,并且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其技術原理是通過等離子體對熒光粉長時間持續性轟擊進行發光,但該“轟擊”會使得熒光粉發光能力衰減,并且在屏幕上殘留之前顯示團的“燒灼”淺像。同時,PDP上某一特定像素獲得高亮度需要驅動電路提供高的瞬時電壓,這對集成電路也是致命的損傷。此外,PDP器件必須采用障壁結構,因此它只適用于大尺寸顯示器。由于全球顯示產業的布局、大尺寸TFT-LCD的興起和產業鏈的斷裂,PDP顯示器件已經退出了顯示技術的歷史舞臺。

用于制備EL器件的材料,無機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研究較多且率先達到應用水平。PN結無機半導體電致發光的LED實現了紅光到黃光的發射,發光效率超過白熾燈,同時,具備驅動電壓低、使用壽命長、效率高、穩定性強等諸多優點,在近二十多年中得到廣泛使用。與無機LED相對應,基于有機半導體功能材料的OLED,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應運而生,與其他顯示技術相比,OLED顯示技術具備諸多優勢,首先它屬于自發光技術,發光亮度和效率高,并且材料選擇范圍廣,可以實現藍光到紅光光譜區域的全彩色顯示、視角寬、響應速度快、驅動電壓低、制作過程相對簡單,發光器件更加的輕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可實現柔性顯示,在移動設備和特種顯示領域大放異彩。

隨著技術進步,OLED相較LCD的優點將更為突出。TFT-LCD面板依靠工作電壓低、分辨率高、抗干擾性好、應用范圍廣等優點,目前仍廣泛應于筆記本電腦、桌面顯示器、電視、手機等領域。而OLED面板在推出伊始價格較為昂貴、壽命短、易燒屏,隨著生產工藝的提升,OLED屏幕逐漸在手機、可穿戴設備應用和推廣,獨特的低功耗、高對比度、更快的響應時間、更薄、易折疊等優點越發受到市場的關注。

在整個平板顯示領域,從市場規模看,LCD仍是主流,但OLED保持持續增長。根據群智咨詢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由于在產能、成本、技術相對成熟、穩定性高等方面具有優勢,LCD面板仍占據顯示面板市場的主要份額,尤其是電視面板等大尺寸面板市場,但OLED作為新型顯示技術發展迅速,2016年OLED市場規模占整個平板顯示行業的15.22%,2022年全球平板顯示市場規模約為1006億美元,其中LCD面板市場規模約為651億美元,占比約64.7%,OLED面板市場規模約為352億美元,占比約為35%,相較2019年有了較明顯的提升。

圖表:LCD仍是主流,近幾年OLED快速增長(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全球OLED面板營收規模在2017-2023年CAGR達14%,細分來看,除智能手機是OLED市場最主要的應用領域,OLEDTV已占據第二大份額。從出貨面積方面,電視由于單機面積較大,電視用OLED面積在2020年后即占據主導。
手機是帶動OLED面板需求的主要動力,在OLED面板的應用領域中滲透率領先。2008年諾基亞推出第一臺搭載AMOLED顯示屏的手機,2010年三星率先在GalaxyS上使用了AMOLED屏幕;2017年,蘋果推出首款OLED手機iPhoneX;華為、OPPO、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紛紛推出各自的OLED機型。從手機AMOLED面板出貨面積看,2014年到2019年CAGR達到30%。從OLED智能手機出貨量看,2016年到2022年CAGR達到15%。

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12.1億臺,搭配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占比46%,其中剛性OLED屏幕占比14%,柔性OLED屏幕占比32%。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下跌至11.9億臺,搭配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占比提升至51%,其中剛性OLED屏幕占比下滑至11%,柔性OLED屏幕占比提升至40%。咨詢機構Omdia預計2024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回升至12.5億臺,搭配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占比將提升至60%,其中剛性OLED屏幕占比將提升至13%,柔性OLED屏幕占比將進一步增長至47%。

近年來,可折疊手機興起,為OLED在手機端滲透率提升創造更多可能。2019年,華為、三星發布可折疊手機,蘋果手機也積極布局可折疊領域,目前已有相關專利。目前市面上的折疊手機分為豎折(Flip)和橫折(Fold)兩種,其中豎折(上下折疊)一般需要搭配2塊屏幕,而橫折(左右折疊)一般需要搭配3塊屏幕。從OLED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看,2021、2022年OLED折疊手機有明顯提升。根據咨詢機構DSCC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豎折手機出貨量在800萬臺左右,橫折手機出貨量在900萬左右,預計在2026年,全球折疊手機出貨量將達到4500萬臺,其中豎折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700萬臺,橫折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800萬臺。考慮到OLED可折疊手機屏幕尺寸為傳統手機的2-3倍,有望拉動OLED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4-2029年中國OLED產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OLED產品行業研究報告中的OLED產品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OLED產品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98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2024中國智慧農業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潛力分析

隨著智慧農業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積極布局智慧農業領域。大型企業如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紛紛...

新能源產業發展如何?我國新能源產業相關企業數量超200萬家

我國新能源產業相關企業數量超200萬家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7...

2024年工業汽輪機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

2024年工業汽輪機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工業汽輪機以高溫高壓蒸汽作為工作介質,通過汽輪機的運轉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來驅動各類工業設備。...

2024年航空電機系統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2024年航空電機系統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航空電機系統是指飛機上執行飛行保障功能的所有電機及其相關系統的總稱,通過電能的產生、傳輸、轉換...

2024年中國5GCPE行業發展趨勢與現狀分析

2024年中國5GCPE行業發展趨勢與現狀分析5G 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是5G終端設備的一種,用于接收運營商基站發出的5G信號,W...

2024證券行業深度調研:7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878只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近日的數據顯示,2024年7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878只,環比增長1.97%,同比增長6.94%;設立規模54...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