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和多樣化產品的追求,以及對健康飲食的重視,飲料酒行業的產品線不斷豐富,高端和低度酒品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此外,年輕消費者群體的崛起推動了新型飲品的發展,飲料酒企業通過售賣飲料酒而獲取盈利,同時企業通過加強成本控制、產品定價、品牌影響以及分銷渠道等多種措施,提高飲料酒行業的利潤率。
對于飲料酒行業來說,提升產品附加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擴大品牌影響力。品牌影響力不僅能夠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和信任,還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因此企業需要采取持續投入和努力,建設品牌影響力。
飲料酒行業的風險性具有多樣性,其產品的主要原料為葡萄、小麥等農作物,其產量和質量受天氣干旱、風雨和霜雪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這些不可抗因素給企業原料采購數量和價格帶來較大影響,增加了企業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企業可以通過穩定自營葡萄基地面積,加強葡萄基地管理,優化葡萄基地布局,以降低葡萄質量和價格波動風險。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引起的不確定性增加影響,人們消費情緒將更加謹慎,加之受其他強勢酒類擠壓,國內葡萄酒消費增長將非常困難,大多數葡萄酒企業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無力培育市場,全行業仍難以走出低谷,行業存在激烈的競爭。
圖表:2021-2023年飲料酒行業供給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飲料酒行業發展預測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消費者對口味和品種多樣性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飲料酒以其獨特的香氣和口感滿足消費者需求,根據國家工信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年底國內飲料酒產量達4800萬千升,行業供給持續增長。
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國家發改委對行業行使宏觀管理職能,主要負責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指導產業投資及技術改造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行業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管理。中國酒業協會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承擔行業引導和服務職能。
二、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近年來,為推動飲料酒行業發展,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白酒產業發展《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商務部關于“十四五”時期促進酒類流通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不斷鼓勵飲料酒產業的創新發展,鼓勵培育中國頂級品牌,打造“世界級酒文化IP“。
2021中國國際酒業發展論壇在瀘州開幕,正式發布《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中國酒類產業的13個主要目標,系統地總結了我國酒類產業“十三五”發展的成就和面臨形勢,勾畫了未來五年釀酒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與主要任務,并提出具體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議。
預計2025年,中國酒類產業將實現釀酒總產量6690萬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長23.9%;銷售收入達14180億元,增長69.8%;實現利潤3340億元,增長86.4%。
產業經濟目標只是13個主要目標之一。《指導意見》還提到,在產業結構上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在品牌培育上實施世界頂級酒類品牌培養計劃;在市場建設上,實施酒類大商1510培育計劃,培育千億級酒類大商至少一家,百億級5家,50億級大商10家;在科技創新上培育和建設傳統制造業(白酒、黃酒、露酒)先進創新中心;在生態保護上,可構建酒類產業生態釀造體系,如建立健全酒業碳排放標準體系建設,形成完整的“零碳”理念和“零碳”發展模式;在知識產權上,設立反侵權假冒偽劣工作促進委員會;在原料基地建設上,積極推行白酒、黃酒釀酒專用糧基地建設,全力推進釀酒葡萄品種研究與產區規劃工作,推進啤酒原料國產化發展和研究,形成國內、國際雙驅動的保障供給格局。
寧夏2023年將打造賀蘭山東麓世界級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納入文化旅游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縱觀國內葡萄酒近年來的發展,面對國內葡萄酒產量連續下降,各產區均提出打造優質葡萄酒產區,希望借助產區化,扭轉市場局面。
隨著產區概念的逐漸加強,國內葡萄酒市場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國內葡萄酒產區也在打造產區概念。據不完全統計,寧夏、河北、蓬萊等葡萄酒產區均出臺了相關政策,以此來扶持產區內葡萄酒發展。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擬適時修訂完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等法規,制定出臺支持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目標到2025年實現綜合產值1000億元。山東省煙臺市將葡萄酒產業鏈作為全市16個重點產業鏈之一加快推進,列支4000萬元支持葡萄酒產業發展。蓬萊產區出版發行中國葡萄酒產區第一部產區課程教材《蓬萊海岸葡萄酒產區教程》,還組織13家酒莊成立蓬萊旅游酒莊聯盟。
新疆昌吉州計劃設立自治州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重點用于品牌扶持補助、酒莊建設及辦賽、文旅融合扶持等方面。懷來產區發展“葡萄酒+產業”模式,將葡萄酒工業旅游作為支柱產業。中國葡萄酒產區化是必然趨勢,葡萄酒市場通過產區化,可以有效降低惡性競爭。在整合資源、將品牌最大化的同時,企業的成本和宣傳也將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