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國民眾友好交往的重要載體和使者。開展野生動物合作交流,是國際普遍通行的做法,對加強自然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和野外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直以來,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大熊貓等旗艦物種保護,通過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棲息地保護建設等舉措,不斷強化野生動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需求的增加,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的《為利而生:全球商業性野生動物養殖的真相》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商業養殖的野生動物數量保守估計達55億只,涵蓋了數百種不同的野生動物種類。在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后的30多年大量科學研究和馴養繁育實踐,野生動物養殖品種已經得以不斷豐富,市場規模逐年擴大。
野生動物養殖產業主要以馴養觀賞動物、皮毛利用動物、藥用動物、食用動物為主。在中國,已經有50多種珍禽類、野獸類、爬行類、兩棲類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技術較為成熟,可以規模化推廣養殖。例如,大雁作為一種經濟價值顯著的野生動物,以其鮮美的肉質和豐富的營養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商品,為大雁養殖者提供了廣闊的商業空間。
展望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閑方式的多樣化,對野生動物觀賞、接觸和體驗的需求將逐漸增加。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意識的提高,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將更加注重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創新和綠色化的發展。預計未來幾年,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并在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促進生態平衡以及滿足人類需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司長王維勝說:“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有力促進了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修訂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編制印發了一系列保護規劃、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不斷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同時,我國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建立了27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發布第一批789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1140處候鳥遷徙通道重要棲息地,有效保護了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整合設立大熊貓、東北虎豹、亞洲象、穿山甲、海南長臂猿等一批旗艦物種保護研究中心,組織實施48種重點瀕危野生動物拯救保護工程。
我國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呈現總體恢復增長和棲息環境不斷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
大熊貓等100多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增長。比如,大熊貓野外種群從20世紀80年代約1100只增長到近1900只,棲息范圍不斷擴展和優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從“瀕危”等級調降為“易危”等級。朱鹮野外種群數量由1981年重新發現時的7只增長至7000只以上。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藍冠噪鹛從2006年約200只增長到約600只。
鳥類是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的重要指示生物,“環境好不好,就看鳥多少”。近年來,我國集群鳥類種類、數量均明顯增加。據2024年全國908個水鳥集群越冬區同步監測結果,共記錄到越冬水鳥172種,總數量達505萬只,為迄今為止全國范圍內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監測數量的最高紀錄。
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將逐漸走向規模化經營。同時,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將促進養殖過程的標準化,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科技進步將為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基因編輯、人工授精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可以優化種群結構,提高繁殖效率和產品質量。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也將提高養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降低運營成本。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將更加注重綠色化和環保化。采用環保飼料、減少養殖廢棄物的排放、推廣生態養殖模式等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野生動物養殖行業報告對中國野生動物養殖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野生動物養殖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