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告2024-2029年全球及中工業軟件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與投資趨勢分析》,生產管理軟件是一種用于協調和監控企業生產過程的軟件系統,旨在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以下是對生產管理軟件的詳細介紹:
主要功能
生產計劃:
根據企業的銷售訂單、庫存情況和生產能力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確保生產過程與市場需求相匹配。
提供生產計劃的組織與管理、調度、執行、追蹤和調整等功能,以滿足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
物料管理:
自動化管理物料,實現全面的物料追蹤,包括原材料的采購、庫存管理、物料配送等。
通過物料管理功能,企業可以了解物料的庫存情況和使用情況,提前做好物料的配送和補充工作,避免因物料不足而導致的生產延誤。
質量控制:
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產品的質量指標,并與設定的質量標準進行比較。一旦發現問題,立即發出警報,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以確保產品符合質量要求。
數據采集與分析:
收集現場數據,包括生產數量、生產時間、設備稼動率、質量指標等,幫助企業了解生產情況和生產效率。
對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優化生產過程,并提供決策支持。
應用場景
生產管理軟件廣泛應用于各種制造業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離散制造業、流程制造業、訂單型制造業、混合型制造業等。它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集約化管理,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實際效益
通過優化生產計劃、提高物料和設備的利用率、減少停機時間和改進質量控制,生產管理軟件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提升產品質量:通過質量控制和糾正措施,它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解決質量問題,確保產品符合質量要求。這樣可以增加產品的競爭力,提升企業的聲譽和市場地位。
降低生產成本:生產管理軟件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及時監控和控制成本,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人力浪費和物料浪費,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系統組成
生產管理軟件通常由多個子系統和模塊組成,如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MES)、生產設備和工位智能化聯網管理系統(DNC)等。這些子系統和模塊相互協作,共同實現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控和管理。
圖表:工業軟件
總之,生產管理軟件是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集約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在生產管理軟件市場中,國內代表廠商是用友、浪潮和金蝶等。國內ERP廠商的產品主要占據中小企業市場,大中型企業的高端ERP軟件仍以SAP、Oracle等國外廠商為主,占國內高端市場份額的60%。國內ERP廠商起步較晚,我國高端ERP軟件的技術水平、產品能力和產業規模均與我國制造大國地位不相匹配。跨國企業、集團型央企和大型企業超過半數使用國外ERP;在軍工領域浪潮和用友有ERP解決方案與應用案例,但核心業務模塊(如供應鏈和生產管理)仍使用SAP。
圖表:中國生產管理軟件市場競爭格局
目前全球主要生產管理軟件企業有SAP和甲骨文。信息管理類軟件市場目前已經形成了群雄割據的狀態。在傳統ERP等領域,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大部分廠商都開始通過發布云產品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軟件企業推出云產品,首先能夠節省產品的運維成本,其次能夠與客戶建立穩定持續的合作關系,最后還能為數據增值服務積累原始的生產要素。因此,未來企業間的競爭,將不僅僅局限于客戶和市場份額領域,更會拓展到對數據資源的爭奪。
通過生產管理系統的當前應用與發展的概況的分析,結合互聯網信息科技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企業對于生產管理不斷提出的跟隨社會發展二提出的要求,可以大致推測生產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如下:
發展趨勢之一:基于網絡平臺的生產管理信息化
生產管理系統不僅運用了不斷更新換代的現代通訊技術、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更重要的是,生產管理軟件開發融合了現代化管理的生產車間管理管理與管理模式,使生產管理系統成為企業實現信息化生產管理的必備工具和重要手段。
生產管理系統能夠自動實現信息的實時采集和快速傳輸,能夠實現生產管理的遠程控制;使信息能夠網狀流通,促成項目信息系統的集成化;為項目管理系統集成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平臺;能夠進行多項目和大型項目的計劃、優化、控制和綜合管理。總之,生產管理系統的應用給企業的生成管理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發展趨勢之二:生產過程全壽命管理
所謂全壽命管理即為建設一個滿足功能需求和經濟上可行的生產項目,對其工程從前期的策劃,直至拆除的全過程進行策劃、協調和控制,以使該項目在預定的建設期限內、在計劃投資范圍內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并達到所要求的工程質量標準,滿足投資商、項目經營者以及最終用戶的需求。
發展趨勢之三:集成化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系統通過對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模型、工具的融合與研究,促進生產過程中的相關資源的整合,實現集成化的生產管理,減少閑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生產任務與目標,并促進投資效益最大化。
發展趨勢之四:合作管理
傳統的建設合同中,業主與承包商中間往往視彼此為對手,這導致了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因此,業主們試圖尋找一種新的模式來處理與承包商之間的工作關系。于是,合作管理開始為人們所重視和使用。所謂合作管理模式,是指業主與工程參與各方在相互信任、資源共享的基礎上達成一種短期或長期的協議;在充分考慮參與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確定建設工程共同的目標;建立工作小組,及時勾通以避免爭議和訴訟的產生,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分擔工程風險和有關費用,以保證參與各方目標和利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