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會所,也稱為月子中心,是一種專門為女性提供產后恢復和嬰兒護理服務的機構。它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為母嬰提供專業化的護理服務及保健咨詢等綜合服務。月子會所不同于傳統的家庭式坐月子方式,它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服務方案并加以實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6—2021年,我國月子中心市場規模從67.6億元增長到1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1.4%。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25年國內月子中心服務規模將達281億元,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17.2%。
三胎政策放開的背景下,母嬰行業正在成為熱門賽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母嬰市場規模突破了3.25萬億元,同比增長9%。而在這一賽道里,月子中心無疑是最具備潛力的細分領域之一。
月子會所行業市場全景調研
處于育齡高峰期的年輕女性大多經濟穩定,并擁有自己的事業,在“坐月子”上更傾向于科學的方法,希望能在生產后快速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在育兒方面不太認同老一輩的經驗方法,更傾向于參考育兒專家的指導意見。
月子中心產業鏈上游資源供應商包括土地供應商,勞動力供應商,日用品供應商和設施供應商。中游為月子中心,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月子服務,包括對產婦的調養和對嬰兒的照護。產業鏈下游由母嬰群體消費者構成,包括產婦和嬰兒。
月子會所將在滿足基本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和產業鏈。例如,除了提供產后恢復和嬰兒護理服務外,還可以開展孕期課程、親子活動、產后心理咨詢等增值服務。同時,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如與醫院、母嬰用品供應商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月子中心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及經濟發達的城市,數量最多的為上海。目前正在逐步向中小城市擴散。行業中小企業比較多,市場份額比較分散,且具有較強的地域特征。
國家協同地方積極制定相關政策規范,推動月子中心供給端規范有序發展。地方政府也積極制定對產后護理機構的政策,2016年6月,上海市政府頒布《上海市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健全家庭服務體系,研究制定月子會所行業規范。隨后幾年,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推出新的監管舉措,確立相關的標準和規范,以確保月子中心健康發展。
月子會所行業涵蓋了多種類型的企業,包括大型連鎖機構、中小型單體店以及家庭式月子會所等。目前,代表性的地方性品牌有上海的喜喜月子、馨月匯、悅子閣、優艾貝等。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月子會所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自2016年開始,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滑,國內逐步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數量為956萬人,比2021年減少106萬人,人口出生率從2016年的13.57%下降至2022年的6.77%。
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因為育齡婦女持續減少。二是受生育觀念變化、婚育推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2年育齡婦女生育水平繼續下降。
不過隨著人均收入及消費支出增長,月子會所消費人群快速提升的同時,人均客單價提升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
據統計,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月子中心數量從550間提高至4050間,到了2022年,我國大約有5012家月子中心。
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實際增長6.1%。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實際增長9.0%。其中,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2460元,增長16.0%,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2%。
月子會所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在全球普遍低生育率的發展大環境下,我國的多孩政策暫時未能有效提升生育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這一問題可能會對月子中心產業帶來系統性風險。當前階段,月子中心的企業定位持續多元,從高端向中高端擴展,在企業定位帶動下,月子中心也逐步由一線城市向其他低線級城市輻射。
為了更好地贏得消費者認可,月子中心也在自身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上尋求差異化路徑。部分月子中心在不斷提升既有的產婦、育兒服務的同時,創造更多的增值服務,以尋求服務差異性。
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月子會所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例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服務流程進行優化和管理;開發智能化的母嬰健康管理系統;引入新的康復技術和護理設備等。這些技術創新將有助于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更高需求。
報告對中國月子會所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月子會所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月子會所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月子會所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