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歐美市場絲綢消費低迷的影響,2018至2020年我國真絲綢商品出口額和出口量略有下滑。2021年隨著新冠肺炎疫苗廣泛接種和國內疫情的有效防控,絲綢出口企穩回暖。
(一)真絲綢商品進出口情況
受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歐美市場絲綢消費低迷的影響,2018至2020年我國真絲綢商品出口額和出口量略有下滑。2021年隨著新冠肺炎疫苗廣泛接種和國內疫情的有效防控,絲綢出口企穩回暖。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2021年我國真絲綢商品進出口總額為17.59億美元,同比增長32.03%;其中真絲綢商品出口額為13.49億美元,同比增長25.95%;進口額為4.1億美元,同比增長56.94%。從出口商品結構看,絲類出口2.67億美元,同比增長9.52%,占比19.79%;真絲綢緞出口3.94億美元,同比增長45.25%,占比29.17%;絲綢制成品出口6.89億美元,同比增長23.75%,占比51.04%。
從進口商品結構看,絲類進口7075.62萬美元,同比增長129.79%,占比17.27%;真絲綢緞進口2259.24萬美元,同比增長23.82%,占比5.51%;絲綢制成品進口3.16億美元,同比增長49.21%,占比77.22%。
綜上,2020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消費群體對真絲類產品的購買熱度不斷上升,蠶絲被作為家用床上用品中輕盈舒適的代表,是消費者購買除真絲絲巾等飾品外,最能感受真絲制產品優點的不二選擇。
(2)蠶絲被市場情況
上世紀90年代,機制絲綿的加工裝備以及機制絲綿的加工工藝逐步趨于成熟和實用化。進入21世紀,蠶絲被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市場需求急劇增長,新進生產企業眾多,但行業規范標準相對寬松、產品市場檢測相對滯后。
2010年起,各級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對蠶絲被行業進行了整頓,蠶絲被行業不斷規范發展,至2018-2019年中國蠶絲被產量逐步穩定在1,200萬條左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蠶絲被產量達到924萬條,同比減少21.5%。2021年,我國蠶絲被產量達到1,340萬條,超過疫情前水平。按《2020年蘇杭絲綢產業調研報告》中的蠶絲被平均單價計算,2019-2021年,我國蠶絲被市場規模分別為155.96億元,122.44億元及177.56億元。
隨著蠶絲被行業不斷朝規范化方向發展,行業中的優秀企業開始基于優質產品來打造自身品牌,贏得消費者的品牌認同,這十分有利于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中國蠶絲被產區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河南、江西、湖南、廣東、山東、陜西、廣西、湖北等地。2021年,上述十個省市蠶絲被產量總和占全國蠶絲被總產量的98.3%,其中江蘇、浙江、河南、江西蠶絲被產量分列1-4位,合計占比超過70%。
圖表:2021年中國蠶絲被產量排名前十的省市蠶絲被產量占比
數據來源:世界絲綢網
二、行業發展前景
(1)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習慣逐步升級
絲綢產品不僅能通過其自身的實用性滿足人們對更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更能通過依附于絲綢產品之上的文化創意設計寄予美好寓意,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絲綢行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長息息相關。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滿足溫飽需求的同時,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及精神享受。
改革開放至今的40多年中,我國消費市場不斷擴大,社會零售總額增長了280余倍,2021年即便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年零售總額也達到了44.1萬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消費需求,讓中國成為最具成長性的內需市場,以及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近五年來,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穩步增長,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更是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2021年再創新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0,962元人民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128元人民幣,均保持同比增長。
圖表:2017-202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的生活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需求由實用性、經濟性逐漸向舒適性、綠色環保和賞心悅目轉變,促使絲綢產品的消費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國內絲綢產業的成長空間將更為廣闊。
一直以來,蠶絲被以其柔軟、輕盈、潔白、排濕透氣性好、厚薄均勻、溫暖舒適等這些有別于傳統棉被的顯著優點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盡管科技迅速發展,出現了各種化學纖維被芯,消費者對于床上用品的選擇面越來越寬,但蠶絲被在消費者心智中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現代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與環保意識不斷提升,蠶絲被也憑借親膚舒適、綠色環保、天然抑菌的特性而備受青睞,在國內外市場都有很大的發展潛能,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與此同時,蠶絲被生產企業通過技術研發優化產品,不斷拓寬蠶絲被的使用場景。例如填充蠶絲重量1kg左右的冬暖被、夏涼被、空調被、嬰兒被、抱枕等,通過采取合理的工藝,在水洗后壓縮率及回彈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方便洗滌;通過優化被套、胎套設計,讓真絲得到充分地利用,讓消費者能貼身感受真絲品質,體會到一年四季的細致呵護;建立“生態可機洗蠶絲被”產品國家標準,擬定可機洗蠶絲被的試驗方法、技術要求,量化其中的關鍵指標,體現產品的質量水準與技術特點,在給消費者良好的體驗的同時增強了蠶絲被的市場競爭力。
(3)數字經濟持續助力產業升級
近年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結合網絡新渠道、大數據、網絡直播等“互聯網+”新技術、新業態的廣泛推動,涌現出諸多適合新一代群體需求的視頻、直播、網絡社區等新興業態,絲綢產業結構從產業鏈到價值鏈不斷優化升級。行業中的優勢企業以直營專賣店或展示交易廳為依托,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網店和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模式,提高服務品質。同時企業充分應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精準定位,開發個性化定制渠道,提供差異化優質服務,持續優化客戶體驗,提升品牌創新能力及溢價能力。在“互聯網+”、消費升級趨勢下,新型終端消費模式將不斷涌現,有助于擴大絲綢消費規模。行業中的優勢企業更容易通過不同平臺的線上流量,去觸達、獲得并留存更廣泛的消費者人群,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從品牌認知到品牌認同再到品牌忠誠的黏性提升。
(4)多因素促進跨境電商持續增長
2020年,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所帶來的沖擊,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擴容、鼓勵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創新優化監管措施、拓展物流通道、結匯市場放開等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文件。2020年由此成為跨境電商多渠道、多平臺、品牌化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從國內來看,得益于我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目前已經有一批高品質高顏值的“新國貨”品牌快速崛起,逐步形成了“品牌電商化”的發展模式。其中一批優秀品牌正在加速向海外復制,為更多中國品牌出海提供了良好示范,也帶動越來越多的“新國貨”借力跨境電商,走上“國內打造+海外復制”的品牌出海之路。從國際來看,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海外很多國家會迅速地進入消費分級的階段,不同的消費群體對于新產品、新供給、新品牌的需求將有一個井噴式爆發增長。同時,得益于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中國的供給在全球結構性市場中的地位將進一步加強,國貨出海將迎來重要的窗口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