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涉及由海量數據訓練而成、擁有龐大參數數量的機器學習模型。這些模型能夠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從數據中學習并自動化執行各種任務,如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智能推薦等。
從發展歷程來看,AI大模型先后經歷了預訓練模型、大規模預訓練模型、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三個階段,每年參數規模至少提升10倍,參數量實現了從億級到百萬億級的突破。目前,千億級參數規模的大模型已成為主流。同時,Transformer架構是當前大模型領域主流的算法架構基礎,由此形成了GPT和BERT兩條主要的技術路線。
在中國,AI大模型行業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據數據,2023年我國AI大模型行業市場規模為147億元,預計2024年將增長至216億元。國內已經發布了多個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的基礎大模型,并出現了通用類和專業類并行的發展路徑。一些國產大模型在詞句理解和知識題方面已經超越國外模型,表現出較強的基礎認知和學習能力。
AI大模型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生成等。例如,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大型模型可以用于機器翻譯、情感分析、文本摘要、問答系統等任務;在計算機視覺領域,AI大模型可以用于圖像識別、物體檢測和分類、圖像生成等任務;在語音識別和生成領域,AI大模型可以實現語音到文本的轉換、語音助手和語音合成等功能。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演進,AI大模型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
據統計,國內有11家大模型陸續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其中北京5家,上海3家率先上線,廣東2家和安徽1家也陸續開放。
我國具有代表性的通用AI大模型主要包含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百度公司的文心一言大模型、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大模型等;行業AI大模型主要涵蓋蜜度的文修大模型、容聯云的赤兔大模型、用友的YonGPT大模型;同時具有云側和端側大模型的端云結合AI大模型主要有vivo的藍心大模型;端側AI大模型主要以蔚來的NOMI GPT大模型為代表。
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國內人工智能工程師和算法科學家的平均年薪已經超過60萬元,而且企業對大模型技術研發人才需求旺盛,部分核心領域存在較大的缺口。
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隨著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發展,AI大模型的性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未來的大模型將能夠處理更加復雜和多樣化的任務,具有更高的準確率和更強的泛化能力。
多模態交互和復雜指令處理:AI大模型將越來越注重多模態交互,通過整合語言、圖像、音頻等多種信息輸入,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大模型也將面臨復雜指令處理的挑戰,需要具備高級理解和執行能力,以分辨和執行指令中的不同任務,并適應多變的上下文環境。
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的提升:AI大模型將進一步融入各行各業的工作,成為人類工作的得力助手。例如,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大模型將能夠自動化處理大量數據,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大模型也將推動智能化的發展,讓機器更加具備人類智能的特點,如理解、推理、決策等。
數據質量和智能算力的提升:大模型的訓練需要大量的高質量數據,因此數據質量的提升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同時,智能算力的提升也將為大模型的訓練和應用提供有力支持。新硬件、新架構的涌現將推動智能算力的發展,實現“萬物皆數據”、“無數不計算”、“無算不智能”的新范式。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應用向全場景滲透: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應用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高人類創造內容的效率,豐富數字內容生態。未來,AIGC將向全場景滲透,各種需要創意和新內容的場景都可能被AIGC重新定義。
行業落地和商業化加速: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拓展,AI大模型在行業落地和商業化方面的步伐將加速。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采用AI大模型來提升業務效率和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展望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將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風向標。根據沙利文咨詢預測,預計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可達6158億美元,我國將突破7993億元。在人工智能主要細分領域中,大模型作為前沿熱點,增速最快。
欲知更多關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