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機構是指專業從事美容美發、美甲、美體等服務的機構,這些機構通常會提供一系列的美容服務,包括基礎的潔面、護膚、彩妝服務,以及更復雜的美容手術、微整形等。美容機構的規模大小不一,既有大型連鎖美容院,也有小型獨立美容院。
根據國家衛健委2023年6月份公布的相關數據整理,中國合規專科醫美機構數量為15513家(不包含綜合及公立機構,根據2023年深圳醫美機構的大數據分析,民營綜合及公立機構的占比為10%左右)。
廣東省擁有1767家專科醫美機構,廣東省前四名醫美機構的數量占比高達74%,醫美機構的數量與經濟發展也成正比;廣東省醫院數量排名順序為(同上):第一名:深圳市14家,市占比2%;第二名:廣州市8家,市占比2%;第三名:中山市3家,市占比4%;第三名:湛江市3家,市占比10%。
美容行業發展源于上世紀80年代,資歷尚淺,但其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美容機構行業市場分析
2008年以后,隨著國際合作增多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中國醫療美容加速發展,涌現了華熙生物、麗都整形等一批代表性的醫療美容企業。2014年以后,隨著中國“互聯網+”浪潮的掀起,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中國醫療美容行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涌現了新氧、更美、悅美、美唄等一批擴張迅速的互聯網醫美平臺。
現在,業界甚至將美容行業稱為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費熱點”。隨著居民收入以及審美、健康意識的提高,消費者美容需求呈現專業化和細分化趨勢。
2020-2022年我國專業美容機構活動單位數呈現下降態勢,主要是受到疫情沖擊,關店數量增長。2022年國內專業美容機構活動單位數約11.9萬家。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美容機構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2023年,醫美巨頭愛美客、華熙生物迎來焦慮期:市值大幅縮水、業績增長失速。
愛美客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1.70億元,同比增長45.71%;同期凈利潤14.18億元,同比增長43.74%;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7.11億元,同比增長17.58%,環比下滑14.29%,凈利潤為4.55億元,同比增長13.27%,環比下滑17.19%。
另一醫美巨頭華熙生物2023年業績更是不如意: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2.21億元,同比下滑2.29%;同期凈利潤為5.14億元,同比下滑24.07%;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1.46億元,同比下滑17.26%,環比大幅下滑35.28%,凈利潤為8979萬元,同比大幅下滑56.03%;環比大幅下滑59.94%。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1年醫美機構平均獲客成本已攀升至3000到5000元左右,而凈利率僅維持在1%-10%左右。
為了降低營銷成本,許多醫美機構親自走向臺前,開啟直播,試圖繞開醫美渠道商直達消費者,以“低價拓客”方式引流。由此,低價營銷之風漸起,機構間低價競爭之勢愈演愈烈。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美容機構的規范化程度也需要不斷提高。
行業規范、監管
針對醫療美容行業存在的亂象,中國衛生部聯合多部門共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范醫療美容行業。2021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以及《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進一步加強可用于醫療美容的醫療器械監管的通知》。
2023年,國家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積極出臺各類文件,擴大監管范圍,強化監管力度,引導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3年5月4日晚間,新聞聯播播放《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著重強調跨部門綜合監管,明確要求醫療美容的診療活動、涉醫療美容的經營活動、醫療美容用藥品醫療器械等納入重點監管的綜合事項。掃清“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對行業亂象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報告對我國美容機構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美容機構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美容機構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美容機構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美容機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美容機構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