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一艘500噸級船舶的運力,相當于10節車廂的火車,或15輛載重30噸卡車的運能。相比之下,水路運輸運能大、成本低、環保的優勢顯而易見。
杭甬運河,古稱浙東運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中國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運河。
數據顯示,僅2023年,紹興的濱海、天馬、新中港等三家主要電廠共計通過杭甬運河運輸煤炭近400萬噸,與公路運輸相比可節省成本3000多萬元。
今年3月10日,杭甬運河船閘完成大修全線復航。復航首月,杭甬運河寧波段貨物運輸量已達36.85萬噸,進出船舶1341艘次,較去年復航首月分別增長24.86%和20.9%,實現開門紅。其中煤炭運輸量34.45萬噸,同比增長50.83%,且漲幅還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近幾年,我國積極發展水路運輸,提高內河通航條件。縱觀近代世界交通發展歷程,內河航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優勢凸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內河運輸量將不斷增長,整個內河航運業將面臨無限的發展機遇。
內河運輸(inland water transportation)也被稱為河運,是指使用船舶通過國際內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運送貨物和旅客的一種運輸方式。內河運輸是水上運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內陸腹地和沿海地區的紐帶,也是邊疆地區與鄰國邊境河流的連接線,在現代化的運輸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早期在我國南方就存在,主要用于“鹽”“茶葉”“絲綢”的貨物運輸。
中國內河運輸行業發展分析
我國作為水運強國,且內河航運占比遠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和CFPA的簽署,我國整個內河航運市場與世界經濟的合作一直持續升溫、欣欣向榮。
2022年全年,我國內河貨運量44.02億噸,貨物周轉量19025.73億噸公里。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55.54億噸,內河集裝箱吞吐量3500萬標準箱。十年時間,內河貨物年吞吐量增加超過10億噸,集裝箱年吞吐量增加約1500萬標準箱。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內河運輸行業發展策略及市場深度研究分析報告》分析:
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至5月份,完成水運建設投資734億元,同比增長30.3%,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為穩增長、擴內需提供有力支撐。
2023年,山東內河航運可謂是收獲滿滿,打開了一個降低工業企業物流成本的新路徑。對于身處內陸的黃河下游,尤其是黃河以北的山東內陸城市來說,如何盤活土地資源,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破題,當下山東力推的內河航運無疑帶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小清河在斷航26年后復航,這個建國以來山東內河港航史上一次性投資最大項目在順利完工,讓山東省會濟南有了“出海口”。
濟寧港航持續跨越發展,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7009萬噸、同比增長20%,超越部分海港,穩居全省港口第5位;新開通6條集裝箱航線、累計達到21條,集裝箱吞吐量18.1萬標箱、同比增長209%。已通航的濟寧—萬州江河聯運航線,總航程2800公里,途經7省32個城市,聯通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構建了通江達海的水上物流大通道。
山東出臺推動內河航運一攬子利好政策,將內河航運上升到省級戰略,集裝箱貨船優先過閘、免費過閘,補貼內河集裝箱運輸,獎勵內河港口打造多式聯運港,讓內河航運成為山東對內對外開放的新的增長極。
值得一提的是,內河航運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航運業排放已成為我國沿海、內河港口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主要港口,船舶的尾氣排放已成為當地重要污染源,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占當地的 9%-37% 、二氧化硫排放量占7%-59%。內河航運業綠色轉型勢在必行。
報告根據內河運輸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內河運輸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內河運輸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內河運輸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內河運輸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內河運輸行業發展策略及市場深度研究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