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3年,美麗中國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優于32.9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標,連續4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
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國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保持改善趨勢。
2023年,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0%以上。
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質和能量)或作用的總和。
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未來5年,我國將加速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的數智化轉型,創新監測手段,實施四大監測能力建設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新發布的《意見》明確,我國將通過充分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技術,基本完成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智能化改造。
目前我國立體監測網絡還存在明顯短板,長期以來,監測體系更多依賴地面監測站點,天、空監測能力比較欠缺。新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中,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占有突出地位,將補齊一體化監測能力的短板,打造生態環境監測的“千里眼”。
根據新發布的《意見》,未來我國將把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基遙感都融入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推動多種監測技術手段融合組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等區域將率先開展一體化監測網絡建設。
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生態環境治理行業對于改善環境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由于工業污染、汽車尾氣等污染源的增加,空氣、水體等環境受到了嚴重污染。因此,生態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有助于減少污染源,改善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嶺南的春天繁花似錦,木棉花、風鈴花、紫荊花……一朵朵、一簇簇盛開在云山珠水間、盛放在湛藍天空下。
如今,越來越多生態之美、綠色之美進入人們的生活。
3月28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省政府關于2023年廣東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報告透露,全省大氣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連續9年全面達標;全省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2.6%,劣Ⅴ類斷面全面消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04%;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4.7%;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03%,紅樹林面積達1.06萬公頃。
報告對國內外生態環境行業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消費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了主要生態環境品牌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中國生態環境行業將面臨的機遇以及企業的應對策略。報告還分析了生態環境市場的競爭格局,行業的發展動向,并對行業相關政策進行了介紹和政策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生態環境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