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是以衛星作為中繼實現地球上的無線電通信站間的通信,采用“數據中心-核心網-地面站-通信衛星-衛星之間的傳輸-接收終端”的工作流程,通過將衛星發射到特定軌道上,利用衛星上的通信轉發器接收由地面站發射的信號,并對信號進行放大變頻后轉發給其他地面站,從而完成兩個地面站之間的傳輸。
國內外衛星通信的發展驅動力各有側重。國外由于基站數量較少,基站覆蓋率不足,許多偏遠地區的通信需求未能得到滿足,這部分通信需求的彌補是國外衛星通信市場發展的短期驅動力;國內基站覆蓋率較高,衛星通信的各項性能指標對比地面通信并無優勢,搶占衛星資源和維護國防安全是國內衛星市場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
為確保衛星通信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衛星通信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衛星通信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星鏈通信通過地面接收器和距地表 550KM 的低軌衛星實現信號的傳輸,傳輸速率最高可達到 100Mb/s。衛星通信是由衛星和地面接收器搭配實現的,用戶需要在購買地面接收器,并將其與電源和路由器連接后才能享受衛星通信服務。
在軌衛星數量是地面設備滲透率提升的重要前提。由于地面接收器可收發信號的范圍較窄、低軌衛星相對地面的飛行速度較快,地面接收器與每顆低軌衛星的通信時間只有 4 分鐘左右,當上一顆衛星飛出通信范圍時,需要有下一顆衛星來與地面接收器建立連接;同時,由于低軌衛星離地面較近,每顆衛星能夠覆蓋的地表面積也較小。兩方面因素對低軌衛星數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據 NI 亞太區商業航天行業負責人劉金龍描述,若想為全球提供聯網服務,至少需要 10000 顆以上的低軌衛星。只有在軌衛星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才能為地面用戶提供較好的互聯網體驗。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鏈可以劃分為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業態豐富,鏈條長,參與者眾多。衛星通信產業鏈上游包括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等環節,構建了衛星通信的基礎設施,達到衛星通信的基本條件;產業鏈中游是衛星通信運營商,提出衛星方案服務、資源服務、產品服務等,旨在實現客戶衛星通信需求;產業鏈下游按照客戶類型可以劃分為海上用戶、航空用戶、陸地用戶等,由于我國人口密度高,采取在陸地上建基站的方案,平均每個基站覆蓋的人口較多,投資效益較高,而在海洋和空中基站覆蓋受限,因此我國民用衛星通信市場主要在海洋和航空市場。
衛星廣播電視方面,通信衛星支撐構建了中國的傳輸和直播體系。2021年我國發射的中星9B衛星針對4K、8K高清、超高清視頻節目傳輸設計了高功率合成專用轉發器,能夠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大型活動或體育賽事提供高質量直播、轉播和傳輸服務。2021年全年,我國共利用衛星傳輸600余套電視和數字音頻廣播節目,并服務1.48億直播衛星用戶,保障全國有線電視節目源和戶戶通用戶的收視安全,滿足國內及周邊區域用戶收聽、收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各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的需求。結合2018-2021年我國直播衛星電視傳輸服務用戶數量的復合增速,前瞻初步估計2022年我國直播衛星電視傳輸服務用戶數量或達到1.55億人。
衛星通信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手機直連衛星是以普通智能手機終端,不經過任何信號或數據中轉設備,直接實現與衛星之間的信號收發功能。據Ericsson的報告,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量超過60億,而全球未接入互聯網的人口數量接近20億,全球有80%以上的陸地區域和95%的海洋區域沒有通信網絡覆蓋。衛星互聯網是構建全球、全天時、全天候移動網絡覆蓋的理想解決方案,也能夠降低人口稀少偏遠地區地面基站的建設成本。此外,手機直連也是衛星通信拓展大眾市場應用的基礎。美國ASTSpaceMobile、Lynk、Omnispace、SpaceX等企業均在布局手機直連技術,手機直連衛星已成為衛星互聯網領域競爭的焦點。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下,我國衛星產業整體發展迅速,衛星遙感、衛星導航領域市場增速分別達到10%和15%左右,作為衛星應用三大領域之一,“衛星互聯網”已納入新基建范疇,我國衛星通信行業未來發展前景良好,預計2024-2029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約為15%,2029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元左右。
想要了解更多衛星通信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衛星通信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