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成氨根據應用領域分類,主要可分為農業用氨和工業用氨,包括尿素、硫酸銨、碳酸氫銨等多種含氮化肥產品和硝酸銨等化工產品。其中農業用氨占比超八成。
根據不同的生產原料國內合成氨行業的產能分布可以分為兩大區域。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產能主要分布在天然氣資源豐富的西南地區,以及西北地區。以煤炭為原料的合成氨產能則主要分布于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的華北及毗鄰地區。、
為確保合成氨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合成氨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合成氨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合成氨是尿素的重要原料,其價格波動也會影響尿素的價格運行中樞。純堿和合成氨的關聯主要是由聯堿法工藝使用合成氨作為原料產生,聯堿法產能變動直接影響氯化銨產能,進而影響合成氨的需求;合成氨價格的漲跌會影響聯堿法工藝的生產成本,合成氨價格波動也會對純堿和氯化銨產生影響。
合成氨是由氮和氫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作用下直接合成的氨,其化學式為NH3。作為重要的基礎化工品,合成氨在化工產業鏈中處于相對前端的位置,其具有原料、燃料雙重屬性,生產及應用場景廣泛。合成氨是一種無色有毒氣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企業通常會對氣態氨加壓或冷卻得到液態氨,而液氨具有強腐蝕性和易揮發性,氣化后易引起窒息,遇明火會燃燒或爆炸,故液氨儲運要求相當嚴格,企業通常將液氨儲存于耐壓鋼瓶或鋼槽中,避免液氨與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質共存。
由于氨合成環節廣泛運用“哈伯—博施法”這一成熟的工藝,合成氨的不同生產工藝之間的差異主要在于采用何種燃料制備氫氣原料。合成氨生產工藝通常可按照不同制氫原料來劃分,比如有天然氣制、煤制、油制等,其中煤制又可劃分為動力煤制和無煙煤制,另外還有基于煤(焦炭)氣化的焦爐氣制等生產工藝。生產1噸合成氨,天然氣制、焦爐氣制、動力煤制、無煙煤制對制氫原料的單耗分別為800—1000立方米天然氣、2000—2500立方米焦爐氣、1.5噸動力煤或1.2噸無煙煤。
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化工的發展,全球范圍內以煤(焦炭)為原料制取氨的方式已較少使用。然而,因國內“富煤貧油少氣”,當前我國合成氨生產工藝仍以煤制為主、天然氣為輔。2023年,國內煤制合成氨產能占全國的比重高達79%,相比之下天然氣制合成氨產能僅占比16%,油制產能布局極少。、
合成氨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近10年國內合成氨供應呈現先減后增的特征,最近5年供應持續增加。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原則上不再新建以無煙塊煤和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并提出陸續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進程。此后3年,國內合成氨產能和產量均呈現減少的趨勢,直至2019年后才恢復為正增長。2019—2023年,國內合成氨產能從7269萬噸增加至7750萬噸,累計增幅6.62%,年均增速1.61%,其中2023年產能較2022年增加275萬噸,增幅達3.68%;其間產量從4139萬噸累計增加754萬噸至5489萬噸,累計增幅15.93%,年均增速3.76%,其中2023年產量較2022年增加168萬噸,增幅3.16%。近5年國內合成氨產量增速整體高于產能增速,產能利用率略升至70%左右,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效果較為顯著。
從供應地域分布來看,我國合成氨產能集中于華東、華北和華中地區,山東、河南、湖北、山西和內蒙古均為國內合成氨生產大省。2023年以上5省產能均超過600萬噸,其中山東產能為1063萬噸,占比達13.06%。盡管合成氨供應在地域上較為集中,但行業集中度并不高。根據相關機構數據,由全國230家樣本企業統計得出2023年我國合成氨市場的CR5和CR10分別為13.39%和22.12%。市占率前五的龍頭企業分別是潤銀化工、安徽昊源、金大地化工、河南晉開和華魯恒升,產能占比分別為3.69%、3.07%、2.21%、2.21%、2.21%。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未來,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合成氨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