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睡眠-覺醒”調控對機體內各系統的穩態有重要影響。另外,《2024情緒與健康睡眠白皮書》顯示,86%的受訪者認為,睡眠與情緒相互影響,且睡眠困擾、情緒困擾往往交織出現——51%的受訪者同時存在睡眠困擾和情緒困擾。人們很容易陷入“睡不好-情緒不好-更睡不好”的循環之中,與此同時身體狀況與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
隨著睡眠需求不斷增長和升級,我國睡眠經濟快速崛起。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的數據顯示,我國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最新數據顯示,一方面,睡眠生意快速增長,去年市場規模達2000億元以上;另一方面,睡眠市場的邊界不斷拓寬,消費者睡眠場景愈發多元化,覆蓋類目也變得更加豐富。
為確保睡眠經濟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睡眠經濟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睡眠經濟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預計2027年中國睡眠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6586.8億元。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加快智能睡眠、智能康養等家居產品研發,國內智能睡眠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期。同時,記者留意到,據民生證券研究院的測算,2023年我國床墊市場規模約741億元,同比下滑4.0%。傳統睡眠行業的產品與體驗迫切需要革新。
記者在幾天前的中國家博會(廣州)中走訪發現,越來越多B端供應商把未來銷售增量“押注”在智能睡眠產品上。絲漣上海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睡眠床墊帶來的新體驗是“重頭戲”。她表示,一張床墊能營造閱讀、休閑、睡眠等多種場景,滿足消費C端更多維的個性需求。
中國智能睡眠展策展人高女士表示,“智能”之所以被更多消費者關注且“買得起”,關鍵是我國目前被全面打通的制造端供應鏈,“供應鏈不斷成熟,相當于被打通了,成本價格就打下來了,成本持續優化將利好消費市場。”以一張中等配置的“智能床+床墊”為例,價格大概在7000~10000元,已經接近傳統軟床+床墊產品的價格,而基礎配置的可調節床,價格更可以拉到4000元左右,“智能產品完全具備傳統軟床床墊的替代力。”高女士說。業內認為,目前“主動權”至少是被行業自己握在手里了。
睡眠經濟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眾多資本和科技競相涌入。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艾媒咨詢的報告,有失眠問題的消費者中,年齡在22至40歲區間的占比達到80.9%。艾媒咨詢認為,為迎合消費群體年輕化的趨勢,無論哪類助眠產品,都不約而同地提高了對科技含量的宣傳。
滿足失眠人群的剛性需求,是未來睡眠經濟的重要發力點。記者了解到,輔助睡眠健康是當前睡眠市場中進展迅速的領域,通過技術手段監測睡眠質量、提供個性化睡眠建議等服務的睡眠輔助產品前景被看好。《2024情緒與健康睡眠白皮書》指出,將內在情緒與睡眠質量相關聯,從現狀、成因、方案的維度給出了健康睡眠的解法,也為整個睡眠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業內資深人士透露,這種構建“科技+睡眠”等綜合性智能睡眠健康驅動模式,是需要以強大的技術體系為依托的。
近年,銀發群體在智能睡眠市場的消費呈現顯著增長趨勢。業內指出,越來越多“銀發族”接受了智能健康設備等科技助眠產品,他們對能夠改善睡眠質量的智能睡眠產品也有著濃厚興趣與高度需求,智能睡眠各細分品類市場潛力正快速釋放。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睡眠經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