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是中國人的發明,人們對它的了解,往源頭說可能是魯班,往文化的向度,是許仙與白娘子,以油紙傘為媒這樣的民間傳說。
雨傘可分為自動傘和手動傘兩大類。目前中國雨傘產業鏈上游常見的傘布種類有尼龍、滌綸、PG布、塑料布等。成本從低到高依次是塑料布、滌綸、PG布、尼龍。其中塑料布和滌綸布的使用頻率較高,而PG布和尼龍布通常用于高檔雨傘。
目前,雨傘已經從過去單一的避雨用品發展成為圖案多樣、功能各異、兼具實用性和裝飾性的日用品和快速消費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雨傘越來越時尚,越來越輕便小巧,功能也越來越多樣化。自動開合傘、防紫外線傘、禮品傘、高爾夫傘、廣告傘、沙灘傘、花園傘等新功能新用途層出不窮。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也為傘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讓傘業這個古老的行業煥發出新的青春。
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新修訂的《晴雨傘》(GB/T23147—2018)國家標準。
據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晴雨傘產品綜合性能標準,規定了晴雨傘的術語和定義、分類、性能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亮點:
一是規范了規格尺寸標注。二是修改了下盤穩定性指標要求。三是對開、關傘力指標進行了完善。四是修改了防雨性能的測試方法。五是提高了耐水色牢度指標要求。六是統一了零部件名稱。
北京市輕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一站高級工程師宮寶利表示,新標準的實施緊跟目前晴雨傘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體現了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而做出的提升。契合了產業發展和消費需求,提高了晴雨傘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保證了產品性能、質量,保障了消費者權益,能夠有效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產品持續技術革新。標準的實施不僅在指導和規范企業生產,出口創匯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為各相關方提供可依據可參考的規范性文件,對于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并走向國際,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雨傘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分析:
中國是雨傘出口大國,每年雨傘出口量約占中國雨傘總產量的70%。
2004年至2016年曾擔任達卡雨傘商人協會秘書長的斯迪克表示:“目前,(孟加拉國)80%的雨傘市場被中國產品主導。”農村人口曾是孟加拉國當地雨傘的主要客戶,但在農村地區融入硬化道路網絡后,人們更多地乘坐機動車,逐漸降低了對雨傘的需求。斯迪克說:“大約在那時,中國雨傘來到本土市場。它們的樣式多種多樣,其中可以隨包攜帶的折疊傘很受歡迎。便攜性幫助它們迅速打開整個市場。”
目前,中國雨傘的批發單價介于200至500塔卡之間(約合16至40元人民幣),具體價格取決于質量和折疊等功能。相比之下,孟加拉國當地雨傘的價格介于125至145塔卡之間。
此外,我國雨傘生產呈現區域分布的特點,雨傘出口省份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廣東、江蘇、江西等省份。其中,福建省和浙江省的雨傘用具出口量占據主導地位。
近幾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產業也在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制傘行業也不例外。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沖擊,特別是后疫情時代生產方式的改革,制傘行業也在反思中不斷突破和創新,邁向匠心“智”造階段。
雨傘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雨傘行業的市場規模、雨傘市場供需求狀況、雨傘市場競爭狀況和雨傘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雨傘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雨傘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合理分析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投資價值,同時提出行業投資策略和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想要了解更多雨傘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雨傘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