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縫紉機制造行業概述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
縫紉機能縫制棉、麻、絲、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制品,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并以之衍生出手推繡電腦刺繡等藝術形式。
縫紉機的類別按照縫紉機的用途,可分為家用縫紉機、工業用縫紉機和位于二者之間的服務性行業用縫紉機;按驅動方式可分為手搖、腳踏及電動縫紉機;按縫制的線跡可分為仿手縫線跡、鎖式線跡、單線鏈式線跡、雙線或多線鏈式線跡、單線或多線包邊鏈式線跡等。
縫紉機行業的產業鏈上游主要為生鐵、伺服電機等行業,下游的應用范圍較為廣,主要為服裝、家紡等行業。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提到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工程機械、高端智能設備等產業創新發展,擴大縫紉機械、輕工、紡織等優質產品供給;6月中國縫紉機械協會發布《“領跑者”標準評價要求計算機控高速平縫縫紉機》,明確要提升行業整體產品質量,加快縫紉機械業結構調整,促進縫機企業間良性競爭。
從我國工業縫紉機產量情況來看,2017-2022年,在行業產品更新換代與下游行業景氣度提升的雙輪驅動下,我國縫紉機產量呈現出很大的波動性,2021年產量達1000萬臺,為近年來最高值;2022年我國縫紉機的產量為630萬臺,同比減少37%。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縫紉機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2023年上半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面臨內需低迷、外需放緩的雙向挑戰,產銷持續在低谷徘徊,企業經營壓力較大,經濟回落至近年來較為低迷的水平。
根據協會統計的百家整機企業數據顯示,前6月行業百家企業工業總產值89.58億元,同比下降12.32%;縫制設備產量296萬臺,同比下降18.71%,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202萬臺,同比下降16.26%。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1-6月我國縫制機械產品累計出口額14.60億美元,同比下降14.77%。其中,工業縫紉機出口量225萬臺,出口額6.9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4.21%和25.97%。除家用縫紉機、縫前縫后設備外,行業各類工業縫紉機及其零部件出口額整體均呈現不同幅度下滑態勢。
紡織行業是中國傳統優勢產業,涵蓋了原輔料制造、紡織制造和服裝生產等多個環節。紡織業細分下來包括棉紡織、化纖、麻紡織、毛紡織、絲綢、紡織品針織行業、印染業等。
2023年紡織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2%。2023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2%,營業收入47009億元,同比下降0.8%;利潤總額1802億元,同比增長7.2%。規模以上企業紗、布、服裝產量同比分別下降2.2%、4.8%、8.7%,化纖產量同比增長10.3%。
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總額178563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9%,實物商品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8%。
2023年全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936億美元,同比下降8.1%,其中12月當月出口253億美元,同比增長2.6%,重新恢復單月正增長。
紡織行業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中國紡織工業發展良好,帶動中國縫紉機行業健康發展。
從簡陋的手工裝配到先進的裝配生產線、機殼加工線、涂裝線、數控加工設備、整機加工中心,再到物聯網、3D縫制機器人,系統化、單元化和智能化產品不斷涌現,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完成了從傳統制造業向先進裝備制造的成功轉型,未來還將以全球化的視野和布局,在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工業4.0時代,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報告對中國縫紉機制造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縫紉機制造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縫紉機制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縫紉機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