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具是直接用于捕撈和采收水域中經濟動物的各種工具的總稱。為提高捕撈效率而為漁具配置的儀器、儀表等輔助設備以及漁船和機械裝備等不屬于漁具的范圍。
漁具行業產業鏈較為清晰,上游為漁具行業原材料供應商,主要為金屬材料、樹脂材料、高分子材料;其產業鏈中游為漁具制造商,在這個環節中,漁具制造商將原材料加工和組裝成各種類型的漁具產品,如漁網、漁竿、漁具箱等。漁具制造商需要具備設計、生產和質量控制等能力;產業鏈下游為應用領域,主要為漁業捕撈、垂釣活動等。
從2014-2021年中國漁具進出口金額來看,我國漁具出口金額遠高于進口金額,且出口金額連年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娛樂方式不斷多元化,釣魚成為人們消遣娛樂的主流方式之一,人們對于漁具的需求量較大。而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較為發達,且漁具市場壟斷程度低,技術難度不高,行業壁壘薄弱,競爭激烈。
中國漁具行業受到了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漁業政策的調整、消費升級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等。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疫情導致漁業生產活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漁具行業面臨一定的挑戰。2021年,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漁業生產活動逐漸恢復正常,消費者對漁具產品的需求有所回升,漁具行業也繼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為了促進我國漁業高質量發展,切實加大漁業資源養護力度,我國陸續發布了許多政策,如2019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違規漁具清理整治“清網”行動的通知》、2021年的《關于發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用漁具名錄的通告》等,對我國漁具行業市場營業額造成一定打擊。
漁具行業是一個較為傳統的行業,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市場壟斷程度低,技術難度不高,行業壁壘薄弱,因而競爭激烈。目前國內漁具企業中并沒有地位穩固的龍頭企業,眾多中小型企業瓜分著市場。
我國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管轄海域,地跨熱帶、亞熱帶、溫帶三大氣候帶,海洋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有許多適于垂釣的肉食性魚類,如鯛科、石首魚科魚類和石斑魚類等。自然分布的淡水魚類有700多種,包括許多適于垂釣的肉食性名貴魚類,如鱸、鱖、鯰等。遼闊的水面及豐富的魚類,尤其是許多江河、湖泊地處風景秀麗的旅游區,為發展內陸休閑漁業提供了條件。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漁業總產值呈現逐年上漲的態勢,2022年中國漁具總產值上漲至15467.98億元,其中國漁業總產值上漲意味著漁業生產活動增加,漁民需要更多的漁具來支持捕撈和養殖。這將帶動漁具市場的需求增加,漁具企業有機會擴大銷售規模和市場份額。同時,隨著漁業總產值的上漲,漁具行業面臨更高的技術要求和市場競爭。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漁具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截至目前,現存漁具相關企業78.5萬余家,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24.5萬余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漲109.8%,凸顯出企業對于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從地域分布來看,浙江、江西以及海南所擁有的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擁有10.9萬余家、10.4萬余家以及9.4萬余家。
歐盟國家是全球漁具的主要需求市場之一。由于歐洲國家生產的漁具工藝先進、質量較好,使得歐盟國家的漁具質量始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歐盟地區漁具企業主要分布在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這些國家占歐洲漁具需求的40%左右。近幾年來,受歐洲金融環境影響,部分國家的漁具需求出現了一定下滑,但總體而言歐洲仍然是世界重要的漁具消費地區。
漁具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漁具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漁具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預測未來漁具業務的市場前景,以幫助客戶撥開政策迷霧,尋找漁具行業的投資商機。
想要了解更多漁具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漁具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