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電站是為了調節峰谷用電問題所設立的電站,一般有抽水儲能電站、超大型電池組兩種方式。儲能電站把人們在用電低峰時段要浪費掉的電量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的時候重新釋放到電網中,來達到解決能源問題的目的。
不同的儲能技術因其性能特點不同,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
1、抽水蓄能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是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的一種具備儲能技術的水電站。截至 2022 年底,我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已達到 4,579 萬千瓦。2023 年我國將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加快發展抽水蓄能,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迫切要求,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 6,200 萬千瓦以上;到 2030 年,投產總規模 1.2 億千瓦左右,相較于 2022 年底的 4,579 萬千瓦分別增長 35.40%、162.07%。
2、新型儲能
多地加快布局新型儲能系統。多個省份提出,新型儲能配置比例一般為10%及以上,有的地區達到20%,甚至更高。
廣東省發改委、廣東省能源局聯合印發《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若干措施》)。爭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發電項目配建新型儲能電站規模100萬千瓦以上,到2027年達到200萬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達到300萬千瓦以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新型儲能。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熱、儲冷、儲氫等技術。在新形勢下,加速新型儲能產業布局面臨重大機遇。
新型儲能發展迅速,已投運裝機超3000萬千瓦。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裝機規模。
從投資規模來看,“十四五”以來,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千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拓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儲能電站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多地加快新型儲能發展,11省(區)裝機規模超百萬千瓦。截至2023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區分別是:山東398萬千瓦/802萬千瓦時、內蒙古354萬千瓦/710萬千瓦時、新疆309萬千瓦/952萬千瓦時、甘肅293萬千瓦/673萬千瓦時、湖南266萬千瓦/531萬千瓦時,裝機規模均超過200萬千瓦,寧夏、貴州、廣東、湖北、安徽、廣西等6省區裝機規模超過100萬千瓦。
分區域看,華北、西北地區新型儲能發展較快,裝機占比超過全國50%,其中西北地區占29%,華北地區占27%。
專家表示,新型儲能是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關鍵一環。隨著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的迅速增長,其在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和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等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十四五”時期是新型儲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在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方面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面向世界能源科技競爭,支撐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加快新型儲能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時間緊迫。
隨著技術提升,電池成本降低,都有助于儲能電站普及化。再者,在中央政策大力支持下,將加快可再生能源取締化石能源的速度。在多個正面因素加持下,儲能電站進入高速發展時代。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全球范圍內“碳中和”理念已成為共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必將引發電力系統對儲能長期、持續的需求。儲能業務將給企業帶來更多獲利機會,萬里揚積極向能源存儲領域擴張,瞄準的是一個萬億元級別的市場。
報告根據儲能電站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儲能電站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儲能電站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儲能電站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儲能電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儲能電站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