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診斷是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病機制,以及疾病過程中患病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改變與疾病的轉歸,從而為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病理診斷在臨床診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是目前公認的疾病診斷中最可信賴的方法之一,也是指導臨床治療和評估預后最可靠的依據。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每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盡管各種影像學技術飛速發展,但是病理診斷仍然是腫瘤各種檢查方法中最可靠的,病理診斷被喻為“金標準”,也是疾病的最終診斷。
根據 2020 年《世界病理學大會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 2024 年,全球病理行業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303億美元增長至444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6.1%。
病理診斷行業深度分析
病理形態學的檢查是經驗性的,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95%以上病理報告都準確,但是也存在漏診甚至誤診。因此,提高病理醫生的診斷技術水平,加強臨床和病理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對于減少漏診和誤診非常必要。
病理診斷是一種使用病理學方法對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主要通過觀察和分析病變組織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的變化來確定疾病的性質和病因。與病理診斷相似的概念包括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臨床診斷是指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病史、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對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實驗室診斷是指通過實驗室檢查,如血液檢查、尿檢、影像學檢查等,對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
病理診斷與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有一定的區別。病理診斷是對病變組織進行深入分析和形態學觀察的過程,通常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切片,對疾病的性質和病因進行判斷。而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則更側重于通過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結果對疾病進行初步判斷,通常不需要深入分析病變組織的形態和結構。
此外,病理診斷也可以被認為是病理學的一個分支,涉及到對病變組織和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的觀察和研究,以及疾病病因、發病機制、發展和轉歸等方面的研究。病理學是一門科學,不僅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也用于探討人類疾病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對于醫學研究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病理診斷產業鏈的上游主要為設備、儀器、試劑生產商,下游為各級醫院病理科。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等第三方檢測機構位于產業鏈的中游,主要為下游醫院提供病理診斷服務。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8年中國病理診斷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分析:
全國平均每百張病床病理技術人員數也僅為0.46;至少需要增加2倍以上的病理技術人員才能達到《指南》的最低要求。病理技術人員奇缺,病理科工作量大,人員超負荷運轉,不僅病理科質控和診斷水平難以提高,同時也存在極大的醫療安全風險。病理醫師與技術人員的嚴重缺乏已成為制約病理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病理診斷主要是手工操作主導,中國病理醫生數量短缺成為限制病理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AI病理技術的出現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AI病理技術是將病理切片標本掃描成高清的數字電子病理圖像,通過AI算法分析數字圖像、排除陰性切片,然后再由病理醫生復核陽性切片,確定疾病種類,最后綜合AI報告和病理醫生檢查出具病理診斷報告。通過將AI技術運用到病理診斷設備上,設備可以自動識別疑似病變區域,節省病理醫生前期的篩選時間,使得一名醫生可以同時操作多臺病理檢測設備,極大地提升了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和病理醫生的診斷效率。
未來伴隨著AI病理技術不斷成熟與應用場景的落地,病理診斷行業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病理診斷設備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
病理診斷行業發展趨勢調研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
隨著數字切片掃描技術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數字病理遠程會診已經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日趨完善和成熟。
數字病理遠程會診關 鍵詞為“數字”+“遠程”,前者為實現整個流程的前提條件,即病理切片以及其他病例資料均需完成數字化,方可通過互聯網進行 傳輸;后者為病理會診的的發生方式,即病理切片的制作掃描與病理會診可以跨越時間、地點的限制。遠程病理會診可以有效發揮 上級醫院病理科的技術優勢,促進優質病理專家資源下沉,助力分級診療的推進。
報告在總結中國病理診斷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病理診斷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病理診斷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病理診斷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病理診斷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