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是我國主要養殖水產品。其肉質鮮美,少刺,蛋白質含量高,富含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別高。羅非魚因以上特點而深受人們喜愛,素有“白肉三文魚”、“21世紀之魚”之稱,近年已成為養殖、加工、出口的熱點之一。
羅非魚,別稱非洲鯽魚、南鯽、越南魚,是鱸形目麗鯛科羅非魚屬脊索動物。羅非魚原產非洲,屬熱帶性魚類,羅非魚屬包括亞種共有100多種。羅非魚具有生成快、產量高、食性雜、疾病少、繁殖力強等特點。
羅非魚屬于熱帶魚類,源自非洲,中國地區分布最早是從新加坡引進到中國臺灣。中國引進的種類有個體較小的莫桑比克羅非魚、個體居中的奧利亞羅非魚以及個體較大的尼羅羅非魚(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等。
羅非魚行業深度調研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把陣型企業作為企業扶優的重點對象,而羅非魚屬于強優勢陣型,遴選了廣東偉業羅非魚良種有限公司、海南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和西雙版納云博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此外,政府部門還將重點培育海南羅非魚養殖基地、發展華南地區的羅非魚制品產業集群,助力鄉村振興。
羅非魚產業鏈構成與一般的水產養殖基本一致,行業上游的主要環節為飼料生產、種苗繁育,中游為養殖、捕撈,下游為水產品加工及副產品綜合利用行業以及批發零售銷售及終端消費,上下游行業之間聯動性很強。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養殖生產國,2022年的中國羅非魚養殖產量為173.89萬噸,同比增長4.59%,近年的走勢較為平穩且保持恢復性增長趨勢。此外,廣東的羅非魚產量(75.67萬噸)最高,在全國總產量中占比43.52%,在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區域布局和規模優勢。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羅非魚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
由于生長快、產量高、雜食好飼養、繁殖能力強等優勢,近幾年,中國是羅非魚最大的出口國。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7-2019年活羅非魚出口金額呈現下降趨勢,但在2019年之后,出口金額從264.8萬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338.79萬美元,出口數量在2018-2021年整體處于上升趨勢,2021年出口數量較2020年有所下降,為1342.97噸,出口金額則較2020年上漲24.7萬美元。
羅非魚,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相比草魚、鯉魚等其他淡水鯉科魚類,羅非魚沒有肌間刺,肉質細嫩且富有彈性,味道鮮美,適合產業化規模化加工。2022年中國羅非魚加工量為54.06萬噸,稍有下降。
在傳統漁業發展受制約的背景下,深加工將為海產、水產業發展打開另一片市場藍海。
水產品深加工這一領域非常龐大,可深入挖掘的細分市場非常多,比如魚糜制品加工、紫菜加工、調味品加工、干制品加工、海藻食品、罐裝和軟包裝加工等。在國內水產品深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國內水產品加工設備不斷創新完善,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樣水產品的加工產業鏈才能得到有效拓寬。
羅非魚加工行業潛力較大
羅非魚加工行業潛力較大。受人工成本限制,目前全球大型魚類加工廠逐漸向中國轉移,有利于國內魚膠原蛋白肽規模化生產。目前國內已經由企業實現魚膠原蛋白肽規模化生產,如嘉盈生物、百洋水產集團等,提升了羅非魚附加價值。但是國內魚膠原蛋白肽生產企業規模偏小,缺乏市場競爭力,市場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目前加工產品仍以冰凍魚片和條凍魚為主,冰鮮、深加工產品和副產品開發利用較少。在養殖生產與加工出口產能相對過剩情況下,因品質和安全問題引起的國際市場風險依然存在。
報告對我國羅非魚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羅非魚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羅非魚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羅非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羅非魚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