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電子產業鏈方面,上游環節為芯片、傳感器、半導體、顯示屏、塑料和鋰電池等元器件及組件;中游環節為各類消費電子產品,包含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和音視頻設備等;下游環節為消費電子銷售渠道,主要有專賣店、自營店、大型商超和電商平臺等。
自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集成電路行業進入下行周期以來,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市場也持續下滑。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業階段性拐點開始出現,不少產業鏈上下游上市公司積極把握機遇,在2023年度仍實現了較好的業績增長。
2月26日,主營電源管理IC的芯片設計公司力芯微發布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8.87億元,同比上漲15.60%;實現歸母凈利潤2.0億元,較上年同期上漲36.8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78億元,同比上漲37.92%。作為消費電子市場主要的電源管理芯片供應商之一,力芯微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就包括國際國內消費電子市場結構性回暖,主要客戶對公司產品需求進一步提升。
為確保消費電子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消費電子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消費電子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消費電子一頭連著百姓生活,一頭連著工業制造,是行業擴內需、優供給的重點。2023年1至7月,全國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763.2億元,較一季度提高31.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3.5%,較一季度提升1.6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8.10億臺,智能手機產量5.93億臺。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的《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到2024年,我國力爭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電視機市場份額超過25%,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增長點不斷涌現。
還有不少芯片設計企業2023年度業績實現大幅增長。如唯捷創芯2023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95.93%;峰岹科技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75億元,同比增長23.13%;炬芯科技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505.86萬元,同比增長21.04%。
事實上,上游的部分封測企業更早之前就已感受到市場回暖。顯示驅動芯片封測企業匯成股份2月24日發布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2.38億元,同比增長31.78%;實現歸母凈利潤1.96億元,較上年公司增長10.4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33.25%。公司稱,隨著消費電子等終端市場需求逐步修復,公司訂單趨勢回暖,整體經營情況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顯著改善,營業收入及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有較大提升。
一些下游的手機廠商也迎來業績增長。2月22日,傳音控股發布業績快報,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23.92億元,同比增長33.90%;歸母凈利潤55.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1.55%。
消費電子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從眾多機構以及行業專家來看,在AI、VR等技術創新的賦能下,2024年消費電子行業將延續復蘇趨勢,迎來景氣度上升周期。
智能穿戴設備的生產流程和手機較為接近, 均包括屏幕、電池、處理器、內存等零部件 的組裝流程,并需要經過相關測試以保證產 品的質量和性能。相比較而言,手機需要更高級別的集成和更 多的零部件,生產工藝相對復雜。 TWS耳機和智能手表相對簡單,相較于手機 增加了整機氣密度測試環節。
國開證券分析師鄧垚表示,展望2024年全年,一方面,隨著庫存回歸合理水位,消費電子行業基本面將迎來逐步改善;另一方面,傳統終端在AI賦能下,有望催生更多新需求;同時MR作為新型終端產品,亦將有望在蘋果等品牌引領下,推動消費電子步入新一輪成長周期。
事實上,AI廣泛應用時代已經到來。今年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企業密集下場,挖掘AI與硬件融合的巨大市場潛力。2月20日,OPPO舉辦AI戰略發布會,宣布將正式進入AI手機時代,并公布AI手機新成果。魅族、小米、聯想集團等主流硬件廠商也在持續落地“All in AI”計劃。
到2024年底,內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個人電腦和內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預計將從2023年的2900萬臺增加到2.95億臺。
未來,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消費電子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